《澳門之味》拍攝有感
這段時間我在忙一件事,就是受中央電視台的委託,作為特聘顧問隨攝製組在澳門拍攝專題紀錄片《澳門之味》,在拍攝過程中感觸良多。
央視攝製組總導演張涵冰女士聯同四位導演,在澳門呆了三個月進行拍攝。民以食為天,他們就以澳門美食為切入點,用樸實的鏡頭語言,用“食”去串連澳門市民的生活、去講述澳門的人文特色。攝製組把鏡頭帶到屠場,對準了豬肉販,拍攝肉販吭哧吭哧地扛着豬肉回到市場開檔的場景;攝製組跑去南光市場,拍攝各種各樣蔬果如何從海的另一面運到這裡,再被分發到不同的商販手中;攝製組穿梭於長街窄巷,蹲守一個又一個食肆,把鏡頭瞄準了烤叉燒的叉燒爐、煮牛腩牛雜的深口鍋,還有那些忙前忙後的澳門人……
這一個個充滿生活化的場景,相信能讓觀眾瞬間感受到澳門所蘊含的千姿百態的生活魅力。我們的澳門雖然不大,但的確是充滿了活力。這裡並非只有博彩業,在華燈的後面,那一碗雲吞麵、一串牛雜、一條叉燒、那一縷縷的炊煙同樣是澳門迷人的光彩,同樣璀璨,讓人流連忘返。
作為澳門人,我很佩服央視攝製組的毅力。澳門地小人少,很多商家因人手不足而不願意接受拍攝。攝製組的導演本着“三顧茅廬”的精神,非常有耐心與採訪對象協調溝通,以期待獲得最佳的拍攝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獲得了澳門日報、澳門烹飪協會副會長胡達忠及姚潤廉,以及資深媒體人米夫的協助,他們花了大氣力、大心思,推動整個攝製過程得以順利完成。
說來慚愧,由於工作時間的安排問題,我未能全力帶隊採訪。但我認為自己做得最好的一點是,我帶着央視攝製組來到了二○一七年“天鴿”吹襲澳門、海水浸泡出近兩米的水痕前,向他們講述那段時光中,我們澳門人是如何眾志成城,搶險抗災。澳門烹飪協會、澳門餐飲業工會、澳門餐飲業工聯會聯合在一起組織了一支隊伍,為因斷水斷電而受困的老人製作近一萬個飯盒,並送到他們的住所。同樣是食,展現了我們澳門人的擔當與團結。
《澳門之味》的拍攝將在十月底殺青。感謝在這段時間給予央視攝製組大力支持的人們,相信你們的付出,會讓更多人看到澳門美麗的一面。
林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