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10月21日
第C08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你以為娛樂只是得啖笑?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LIVE》

《模與錄》

《掃地交給吸塵器好了》

你以為娛樂只是得啖笑?

適逢石頭公社創社廿五周年,近日它們推出《娛樂至死新世界》影像創作計劃,邀請五位於不同藝文領域發展的本地創作人,依據反烏托邦文學經典《美麗新世界》為靈感來源,拍攝短片並在網上放映。這幾部作品各有特色,有抽象、有直述、有嘲諷,也有實驗性,但無論從哪個當今視野切入,都反映《美》即使出版至今近九十年,裡面的預言卻從未過時。

在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一書中,作者提到現代人進入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隨着電視普及,一切公眾話語權皆以娛樂方式呈現,這種娛樂化、碎片化和庸俗化的訊息傳播方式只會令當代文化失去生命力,這看法正與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提到的:“人類會愛上壓逼,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不謀而合。來到廿一世紀互聯網高速發展年代,訊息超載爆炸,媒體只好用更極致的包裝“吸睛”,以達到傳遞娛樂、商業以及社會規範等功能。

這五部作品不約而同讓觀眾透過另一媒介觀察短片裡的主角。在黃小雅的《LIVE》中,網紅藉手機與粉絲對話,這類無內涵的直播影片之間毫無關連,碎片化味濃,只求賺取views數(熒幕右上角一直出現觀看人數),符合當今閱後即焚的即食文化,主角講化妝講美食講購物,乃普遍年輕人的寫照,其間加插全民核酸檢測和立法會選舉,更添寫實感。但寫實就等於真實嗎?最後一幕呈現了另一個“不一樣的澳門”,但要是你只追蹤像主角這類人物,就會永遠活在同溫層中,被娛樂麻醉到以為周遭真的是歌舞昇平。

莫倩婷的《無菌文明》中主角在電視唱着消費廣告歌。在唱好電子消費同時,歌詞間穿插居民對消費卡的看法,顯示訊息見縫插針,無處不在。經過“洗腦”宣傳後(連小朋友都會哼),民眾只看重經濟而漠視人文發展,“社會不穩定沒有文明”等維穩思想植入腦袋,反映經刻意包裝的娛樂威力無窮。片中提到不少諷刺,例如訪談中有人說侍應鼓勵食客使用電子消費,某程度是打爛自己的飯碗;片末硬銷電子消費的主角卻因手機無電被逼用現金,要是影片在此結束,餘韻或會更濃。

其餘三部影片幾近沒有對白,利用其他元素說故事。梁順裕的《模與錄》表面是透過電腦熒幕,記錄遊戲《模擬人生》裡主角周而復始、刻板無趣的生活,實情讓觀眾思考娛樂的本質與改變:遊玩期間可以不問緣由地把角色砍掉重練或退出遊戲,彌補了現實生活中充滿遺憾的苦澀;還有更多人由從前當玩家從打機得到歡樂,到近年在網絡上觀看別人打機的錄像獲取滿足感。

聶雯婷的《掃地交給吸塵器好了》是我看得最抒壓的作品,導演以反璞歸真的方式向當今充滿感官刺激的娛樂作無聲抗議。觀眾透過電視或第一視角看着吸塵器遊走,儼如在看經典節目《魚樂無窮》,科技與大自然的結合意外地沒有突兀之感,結尾出現的演員名單更教人會心微笑。

李銳俊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看似並無藉由其他媒介來呈現角色,但整部影片偶爾出現的閃爍畫面或背景音都有仿效傳統電視之感。前半自然影像搭配的大量文字,是在交代《美麗新世界》的要旨,後半才是戲肉,影片想要傳達的訊息?片名早已呼之欲出。

事實上,以上五部影片已經在石頭公社的臉書專頁進行了網上放映,就讓我們前來虛擬空間探索新世界,一起“娛樂至死”吧!

鄧志堅

2021-10-21 鄧志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349.html 1 你以為娛樂只是得啖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