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10月21日
第C08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迎頭趕上 茄汁直潑

“迎頭趕上藝術節”的 形象宣傳滿有玩味

《司打口澳客》從平凡的生 活中找出不平凡的故事

迎頭趕上 茄汁直潑

尼修斯

這兩年是搞節的噩夢。澳門藝術節和國際音樂節連續兩年因疫情停辦,令人惋惜。可能真的是節有“節格”,最奇異的是以古怪創意見稱的藝穗節竟然不閃不避下,年年過關。二○二○年一月做完節便爆疫症,二○二一年一月又恰好疫情漸緩解,成為這兩年的節中奇葩。

“節節敗退”通常都是三個原因:一是限制聚眾令活動完全停止,二是場地不開門,三是外地藝術家無法來澳。剛取消的國際音樂節已保險地只邀內地音樂家,卻來了個回程返家要隔離十四日的措施,音樂家也只能望關興嘆了。

就在世界各地辦節者損兵折將之時,台灣殺出個“迎頭趕上藝術節”,這個節的創辦人張吉米跟澳門甚有淵源,他是澳門藝穗節的評審,以古怪創意見稱,讓人嘖嘖稱奇的包括有結婚不夠錢擺酒,報名參加台北藝穗節,將演出變成婚禮;又試過報名台北藝穗節,節目是在藝穗節中自己辦另一個藝穗節,竟然又被接納,還搞得十分精彩。從他腦海中奔出的“迎頭趕上藝術節”,究竟是乜傢伙?其實它並不是因為應對疫情而出現的折衷演出形式,兩年多前在澳門碰到他,已談及網上劇場的探索,如何和科技配合,又能趕上新世代的變化,但恰逢疫情,令這個節的開拓性和實驗性,更令人注目。

簡單點形容這個節的核心,張吉米和熟悉網上科技的工程師友人,在研發一個網上的製作平台Chito,藝術家可以利用平台的後台配套去砌出作品,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再利用GPS的網絡,以手機連接,配上現場“演出”,很有玩味和實驗性,有無限的可能性,好不好看,就是看藝術家怎樣把作品砌出神來。打開“迎頭趕上藝術節”的網頁,一大樽茄汁加上日常細物撲入眼簾,大大隻字寫着“Did you Ketchup? 這不一定是個線上藝術節”,開宗明義告訴你,這不是線上播放如此簡單。Ketchup(茄汁)也搞笑地對應了諧音Catch Up(趕上)。

網站當中都是奇思妙想的作品,有些在澳門也可以購票參加。在受邀的十一位藝術家中,本澳的著名製作人Erik也有參節,作品《司打口澳客》以虛擬方式穿越澳門司打口的大街小巷和時空,從清朝時期外國人的鴉片走私基地,到民國初年的煙花柳巷。信手拈來幾個節目,看完介紹,我腦海都湧出同一句:“你想幹甚麼?”例如——等等,以下原文照搬,想呃稿費是當然之事,但更因為有些文句實在撫撥情緒,改了無味。

《被停業的八大——地方小姐外送茶》:南西×酒與妹仔的日常×官心茶。一個被取消演出的藝術家、一群被停業的酒店公關,與阿里山茶農的返鄉女兒攜手打造受疫情衝擊之下的線上展演×真酒店公關開講×實體快遞。消費者請準備好你的手機、填妥你的收件地址,我們將要“外送茶”到你家!

《跳島》:觀眾家裡需要有打火機、蠟燭、有口袋的衣服、書桌椅、床、浴缸(或淋浴間)以及陽台(或窗戶)。這是一個居家跳島旅程。在旅程中,你將在家中造訪不同的島嶼,你也可能在這裡找到那座你一直在尋找的島嶼。

體驗前需要準備的事:將打火機放在口袋裡,並將蠟燭及毛巾放在浴缸旁邊……請先在浴缸裡放好熱水(你會在開始體驗後約十三分鐘時進入,溫度請自行斟酌)。

在《跳島》的介紹中,最奇怪是最後一句:“如在取得蠟燭上遇到困難,歡迎聯絡……” (上)

2021-10-21 尼修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350.html 1 迎頭趕上 茄汁直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