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10月21日
第C08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聲如繁花

民族音韻經典作品合唱音樂會

聲如繁花

——欣賞民族音韻經典作品合唱音樂會

因為疫情,打亂眾人生活,也打斷了熱愛欣賞音樂筆者的腳步。原訂十月三日在文化中心舉行的《陳薩——澳門鋼琴獨奏會》,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遺憾取消。但在十月初秋的夜晚,筆者身在澳門,竟然有幸在線上“乘上”一輛滿載多彩民族音樂的“列車”——二○二一年八月合唱節 · 中國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線上系列音樂會之“民族音韻經典作品合唱”。

從曲目單來看,演出收錄了黎英海的《上去高山望平川》、鮑元愷的《走西口》、瞿希賢的《雲飛天不動》、杜鳴心的《嘎哦麗泰》,還有多個民族“新鮮”的音樂——如委約作品:恩克巴雅爾的,為突出內蒙“長調”特色而作的合唱《蒼天般的阿拉善》……盡收本場音樂會中,通過演唱不同民族富有特色的、耳熟能詳的民族民間經典音樂作品,讓筆者在澳門初秋之夜,也能“沉浸式”地穿梭在中國各民族地區的音樂文化中。

國家大劇院線上音樂會之前,有着十分有意義的《演前導賞》環節。而在這場《民族音韻經典作品合唱音樂會》前,竟然邀請採訪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指揮、著名指揮家,更是本場音樂會的指揮吳靈芬老師介紹幕後的故事:吳老師的指揮風格是要求合唱團有畫面感“讀聲音、唱畫面、聽色彩”,歌唱者通過充分體會歌詞、音調之間的魅力,將作曲家一度創作的樂曲,用二度創作唱出來以表達美。筆者特別期待在吳老師指揮下,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唱出各民族間不同的文化韻味。著名作曲家劉曉耕老師介紹、點評他作曲改編的經典代表作品《月夜》等作品,生動地介紹作曲背後的故事,也更讓觀眾理解中國不同民族的音樂表現風格和特點。

一首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彎》拉開“民族音樂經典作品合唱音樂會”的序幕。清脆宏亮的男聲領唱,先以長沙方言“喲~~梭哪一支啷噹,啷噹一支喲,梭哪一支啷噹喲~”開場,緊接着對比十足的男聲合唱從低沉輕聲開始,慢慢“鋪”滿整個旋律,與鋼琴低音區伴奏互相融合。女聲聲部緊接而上,吟唱琅琅上口的主旋律歌詞,男聲聲部作為人聲“支架”穿插其中。從平靜,到遇到困苦時音樂表現的“黯淡”再隨着緊湊的節奏和激昂旋律的“充滿希望”,讓聽眾從音樂中感受到力量——“眾人那個合夥喲,金不換 嘿!”的光明,這首創作於抗戰勝利後的歌曲,通過合唱的表現形式,更顯眾人團結就是力量、奮發向上的力量感。好一首激動人心的開場曲!

令筆者期待的是混聲合唱《蒼天般的阿拉善》,在“演前導賞”吳靈芬老師就表示這首委約作品,是由內蒙作曲家恩克巴雅爾作的合唱,稱為國家大劇院的保留曲目。由低沉的長調哼鳴開始,男聲領唱唱出草原遼闊的壯美,女聲聲部婉婉道來“蒼天般的阿拉善,遙遠的海市蜃樓”,無伴奏合唱更用人聲傳遞出阿拉善最自然的美。美妙的歌聲傳遞出蒙古阿拉善地區的廣闊土地的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的傳奇:蒼茫遼遠的夢幻沙漠、金色燦爛的胡楊林、碧波萬頃的居延海、蒼翠欲滴的賀蘭山……最後以女聲領唱“我的阿拉善,蒼天般的阿拉善”,讓筆者沉浸在廣闊草原,置身於祖國的壯美山河之中,真的是太美了。

從內蒙的阿拉善,再用音樂的紐帶,帶筆者來到廣西,一首廣西名歌《雲飛天不動》,緊接着是哈薩克族民歌《嘎哦麗泰》、《瑪依拉》,以及雲南民歌《小河淌水》。

彝族民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歡樂的曲調盡顯撒尼族的熱情好客,在吳老師的指揮下,合唱團的老師們用歌聲帶出情感的真實親切的音樂形象,給聽眾以十分動人之感——啊!生活,多麼美好啊!緊接着一句最觸動人心的旋律——由一位女聲領唱最最優美的旋律、恰到好處的優美聲線,點題似的“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老師唱出韻味十足,唱出不僅是撒尼族的熱情好客,更是唱出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自己雙手勞動創造的歡樂。“曲作者依據現實生活的高度真實,最觸動人心的旋律,它不少萬山叢嶺中的最高的山峰,而像是一盆水仙上的一朵小花,自有它獨特的美”(《人民音樂》,秦西炫)。

令筆者驚喜的是翻唱曲目動畫片《黑貓警長》主題曲《黑貓警長之歌》,這是九○年出生的筆者小時候愛看的動畫片之一。沒有了一直的“沉浸式”的遨遊民歌的嚴肅,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老師們根據歌詞配合做出肢體動作、演唱與說唱巧妙結合,翻唱曲讓人耳目一新,讓觀眾重回那個經典的“眼睛大的像銅鈴”的黑貓警長,真的太棒。

雖身處澳門,雖疫情止住我們進入音樂廳欣賞音樂的腳步,但是希望更多的熱愛音樂的人們,可以沉浸在網絡,欣賞到超高水平的一系列線上饕餮

“聲”宴。

王軒妮

2021-10-21 王軒妮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352.html 1 聲如繁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