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的魅力
張秀平不光是編輯工作、參政議政工作做得出色;她的人生故事也斑斕多彩:出生於江南小城,到內蒙古參加建設兵團,進入著名大學學習歷史,再進京成為國字第一號大出版社編輯,齊一變而至於魯,魯一變而至於道。更重要的是,張秀平本身是個有趣的人,她信奉“
生命在於折騰”,渾身充滿正能量,很勵志,很治癒。
張秀平是一個永遠閒不住的人,二○一三年從出版社退休後,還繼續承擔了多種圖書編輯的工作,策劃了多種叢書,稍有空閒,又開始寫些回憶早年建設兵團生活故事的文字。我對她早年在家鄉、在內蒙古的經歷,特別感興趣,也成了鼓動她寫回憶文章的眾多友人中的一員。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竟然寫了一部五十餘萬字的巨作!我不禁回想起二○○六年八月,我們一行四人在青海民族學院參加學術會議後,在張秀平力主下,我們退掉飛機票,改為由西寧租私家車走青藏線到拉薩。先遊覽布達拉宮,再北上過那根拉山口遊覽納木錯湖,最後東出走川藏線,過米拉山口沿尼洋河抵達林芝,途中遊覽巴松措湖、松贊干布誕生地等,在林芝遊覽千年古柏林。
那時的張秀平能登高,能上樹(為了照相),差點兒拉着我們去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探險,豪情活力,令年齡比她小十幾至三十幾不等的我們自歎不如。我原本只是想要領略一下她青春歲月的丰采,她卻將自己整個人生往事和盤托出。可謂小叩大鳴。
張秀平於我有知遇之恩:迄今為止,我在人民出版社前後出版過五本書,其中三本是經她之手出版的,《恍如昨日——漢代以前士大夫群體的生存狀況》(二○○四年)、《詩歌與人生》(二○○五年)、《北京東京隨筆》(二○○五年)。
(四之二)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