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糧食供應看祖國寵澳
日前疫情反覆兼逢颱風,居民居家抗疫防風,購買食物及日用品大增。供應商及政府透露,庫存量充足及供貨穩定,食品供應不受影響。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消費者委員會亦到市面巡查,了解物資供應及價格變動情況。
老一輩居民對糧食供應情況印象最深的,相信是五十多年前本澳史上最大規模運動──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日的“一二 · 三”事件。但當時民生所需只是供應較緊張,市面並未見完全缺貨。相信是祖國於一九六二年起啟動“三趟快車”,澳門日常所需農副產品供應有保障,所以期間物資基本充足。
澳門回歸前幾年間,因治安惡劣旅客卻步,以及二○○三年“非典”(SARS)事件,市面曾陷蕭條。期間各行業萎縮,但食品供給仍正常,未造成社會問題。其後博彩業開放,加上內地開放自由行,市面繁榮,居民生活安定。
據資料廣州市南沙區人口約八十四萬、從化區約七十一萬。本澳今年最新人口統計是六十八萬多,只相當於內地一個區的人口。昔日六十年代初內地困難時期,仍關切本澳居民必需品的供量。何況現時我國國力強盛,供澳食用品更不成問題。
回顧過去數十年,本澳經歷風風雨雨,經濟有起有落,但日常食物用品,除個別貨品缺貨或未及補充上架,整體上供給未對居民有重大影響,所以居民不要杯弓蛇影。
回歸後本澳成功演繹“一國兩制”,相信祖國對澳門是寵愛有加。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