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10月24日
第C08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微塵衆生的自我映照

《微塵眾》 作 者:蔣勳 出 版 社:遠流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微塵衆生的自我映照

蔣勳,作為台灣《雄獅美術》月刊的前主編,出版過一系列的美學論述作品;對於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蔣勳也有專題評述系列,除了一本《夢紅樓》,還有五本《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這裡分享的是第一本。

當時從台灣不嫌重地帶回這本書,除了蔣勳本人寫的書名由來:“我喜歡《金剛經》說的‘微塵眾’,多到像塵沙微粒一樣的眾生,在六道中流轉。”這些“微塵眾”打動蔣勳的,是曹雪芹在書中“包容每一個書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這份包容心,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說的:“《紅樓夢》越多讀

幾次,越覺得作者有一種平等心。基本上,他不介入書中人物的好惡,只是具體呈現一個人的真相,留下許多餘裕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評論判斷。”

一個作者的平等心有多重要?《紅樓夢》裡有一個“劉姥姥”,她身份卑微,卻是貫串全書的重要人物,書中每回寫她出場,總是充滿歡樂、流光溢彩。作者不因為她是“微塵”一般的鄉下窮老太,就大加醜化揶揄,反而是充滿樂觀積極的生命本能,更不乏人性的善良。對於書中這個人物的刻劃,蔣勳點評道:“好的文學藝術大概都不會是從惡意的諷刺做出發點,作者一心存惡意,下筆就尖酸刻薄,無法對角色有悲憫包容,少了多面性,自然單薄。”

這段話,既是對曹雪芹及其筆下人物形象的讚許,更是對文學創作者的一個警醒吧。很多時候,熱愛各種藝術創作的人,往往不自覺地流露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傲慢,結果“下筆就尖酸刻薄”了。讀蔣勳這本書,除了能加深對《紅樓夢》的理解,還可以從中反省自身。

作者這份對“微塵眾生”的平等包容心,盡皆體現在書中那些眾多的悲劇女性、稍縱即逝的小人物以及無名氏的描寫當中。這些人出場一兩次,故事不多,卻留下很清晰的畫面,也留下了很大的讓讀者思考反省的空間。

比如對秦可卿的解讀,在“太虛幻境”中她是“懸樑自盡”的,但在第十三回卻是以“病死”作為結局。蔣勳認為:“結局或許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正愛過一個生命、如果對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忍,或許就會動筆修改結局。”

在《紅樓夢》第十一及十二回出現的賈瑞,蔣勳點評“是寫得極好的一個”,他對王熙鳳的暗戀,強烈卻卑微,至死不悟。蔣勳說:“賈瑞讓我想到許多現世社會裡,在不克自制的愛情慾望中,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毀滅的男子。”

“焦大與李嬤嬤”這一節令我看得冷汗直冒,蔣勳點評甚麼是“焦大情結”:“曾經有過重要性,忽然老了,覺得自己過氣了,有點像女人的更年期,停經、兒女大了,會忽然喪失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從生理影響到心理,看任何事都不順眼,像焦大一樣,就要不斷對下一代耳提面命,強調自己的重要性。”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隨手拈來比比皆是,甚至有時自己也是其中一員。“人老了,話一多,罵東罵西,多使人嫌厭,但很難自覺。焦大式過氣人物還有一個特質,就是覺得當下一切都不如從前。”

讀至此,當有一會心微笑。一如林懷民對此書的推介:“小人物,大人生。蔣勳細讀紅樓,以現代觀點細說古今不變的人性。”

李文娟

2021-10-24 李文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923.html 1 微塵衆生的自我映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