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杜嵐老校長
一九九五年九月,我應杜嵐校長的聘任,從上海到澳門濠江中學任教。她在百忙中抽空與我談話:“阿拉(我)也是上海人。”僅一句話拉近了彼此距離,心頭熱乎乎的。原來上世紀三十年代,杜校長從南京監獄被營救出來後,曾在上海小住。她說:“我首先代表校長室,歡迎你從千里之外到學校任教,你是第一個聘期五年的內地教師,一則為穩定教師隊伍,二則為更好地發揮內地優秀教師的作用,希望你安心工作,有什麼困難及時找我。”她平易近人的氣質,隨和溫馨的話語,讓我感動不已。
不久,我在高二(五)班上《獄中雜記》課。當我走進課室,看見杜校長已悄悄地坐在課室後排,她不時記錄,不時向學生輕聲詢問,大約半節課時,她輕輕地離開課室。後來我在校園見到她時,她遠遠地向我招手,當我們相見時,杜校長略表歉意地對我講,她有些校務急需處理,未聽完整節課離開課室有些不禮貌。我說杜校長日理萬機,抽空聽課指導榮幸之至,請多提寶貴意見,日後必定改進。杜校長說:“同學反映你講課內容準確,引證廣博,講課語速應放慢。我感到你教學導入,啟發引導,板書簡潔都應值得肯定。”這也成了我長期堅守的語文教學法。
十月中旬,我接到通知,杜嵐校長與黃楓樺、尤端陽、岑銘本三位副校長要在晚上八點登上學校五樓天台,與我們內地教師共度中秋佳節。記得當時桌上放滿各種品牌的月餅、各類水果,杜校長與我們共度中秋。她回顧濠江艱苦辦校,堅持愛國愛澳教育的歷程,天台上響起杜嵐校長《南泥灣》、《走西口》的歌聲。歌聲仍在耳邊縈繞,杜嵐校長關愛教師的細節,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一九九七年夏令班結束後,學校召開了分工會議,正校為初中部,氹仔分校為高中部,我被安排兩部教學。當年九月校務會議上,學校任命我為文史科組副科組長。杜嵐校長又一次找我談話,她說:“鑒於你在高三班主任工作及萌芽社學生寫作指導有出色的表現,校長室任命你為文史科組副科組長,希望你勇挑重擔,開闢語文教學新局面。”我也不負眾望,連續三年獲得教學特等獎,同時獲獎者還有黃勵治、王志強和楊萬忍老師。
杜校長對我的關心如此細膩,九月發薪時我發現多了兩筆錢,懷疑是否搞錯了,應予退回。杜校長告訴我:“車貼是你在兩個校部工作,按每月二十六天雙程計。”我說自己住校,每天可搭一次順風車,可單程計。杜校長搖搖手不同意,同時對我說:“內地四位老師應教高中的,為加強初中師資力量,每人每月薪金中有特殊津貼,彌補初高中課時費的差距。”直到今天,我們四位上海老師相聚時,仍會回憶杜校長慈母般關心我們的瞬間,更多的是一份濠江情,杜校長對教師的關懷溫暖着我們所有內地教師的心。
回歸前是澳門教學高峰期,每班人數多達近六十人,每年三月招生考試總有千人以上。監考、改卷、錄取工作十分繁重,上午考試改卷,下午登分錄取。內地教師一般承擔改卷任務,吃完午飯就休息了。下午錄取工作十分繁重,記得晚上六點左右,杜嵐校長走進我們的辦公室,熱情邀請我們去飯堂共進晚餐,我們表示不好意思,杜校長執意讓我們所有內地教師過去吃飯,菜餚十分豐盛。餐後,杜校長總要我們打包,希望不要浪費,傾注了她對我們熱情好客的情懷。孫健煒、鄔眉老師至今仍記得飯堂裡拼成的八仙桌,大瓷盆,頗有北方人的豪爽之風。
上海師範大學王邦佐校長、楊德廣校長、劉志鋼副校長,上海師大附中張世定校長來訪,杜嵐校長總會親自款待,常常請我作陪。杜校長向他們介紹我在濠江的工作表現,也讓我向他們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和想法。杜校長總會利用各種機會,讓我努力工作、愉快生活。
回歸前,澳門治安不靖,杜嵐校長要求我們晚上九點之後不要離開校園。我們每周六下午去拱北給家裡打個電話已經成習慣,杜嵐校長要求我們用校長室電話向家裡報平安。儘管我們從未使用,但杜校長這份情誼深深地感動着我,這就是平凡中不平凡的杜校長。
二○一四年三月,杜嵐校長去世一周年之際,我和閆紅主任等在校長室安排下,編輯《杜鵑爛漫 嵐翠鮮明——杜嵐校長紀念專刋》一書,全面梳理杜校長光輝的一生,也正如尤端陽校長所說的:“敬重杜校長長期堅持勤儉辦學的思想,敬重杜校長長期堅持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敬重杜校長堅持原則的執着,敬重杜校長嚴以律己、大公無私的精神。”這也說出了我們的共同心聲。
二○一五年,我接任濠江中學校史室的重建工作,在整理杜校長自一九五○年至一九九八年的一百二十九本工作筆記本中,可以比較完整地見到杜校長長期堅持愛國愛澳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各項舉措,不斷提升教師收入待遇的方案,有教無類、關愛學生的管理條例,“逢五逢十”的校慶工作指引,反映了杜校長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杜嵐校長、尤端陽校長被譽為二○一九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對他們的褒獎,也是對濠江中學愛國教育的充分肯定。作為一名濠江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也必將在工作崗位上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堅守本職工作,傳承愛國情懷。
高榮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