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懂爵士樂史
爵士樂被視為美國唯一的原創藝術形式,今天早已成為影響全世界的一套音樂語言。可惜的是,關於爵士樂的中文書籍一直屬於稀有資源,談爵士樂歷史的就更少了,因此每有出版都會格外珍惜,過去例如美國著名音樂史學家、爵士樂資深評論家泰德 · 喬亞的《如何聆聽爵士樂》和《
爵士樂史》,還有由美國著名爵士樂教授約翰 ·
史威玆撰寫的《美國爵士樂全攻略》等,皆難得被翻譯成中文,都是很優秀的爵士樂書籍。只是在這個懶人包的時代,很多人可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已經不想看下去了,相當可惜。而近日推出的《爵士樂編年史》似乎考慮到這個問題,在資訊設計方面特別花心思,對剛開始對爵士樂產生興趣的朋友來說,這無疑是一本絕佳的入門書選擇。
《爵士樂編年史》顧名思義,就是以編年的方式,按照時間軸,詳細羅列了十九世紀至今爵士樂的重要時間節點,包括作品創作、公開演唱會、專輯發行、關鍵人物事件等;並列出了同時期的世界大紀事,記述了全球背景下爵士樂的興起、發展、傳播、興衰的過程,近距離觀察了爵士與古典、流行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影響。書中收錄了近三百五十幅圖片,從專輯封面、廠牌標識、宣傳海報、曲譜手稿到音樂家、樂手、演出現場的照片,搭配翔實的文字解說,將爵士的歷史鮮活呈現。書後附有“音樂人”、“音樂術語”、“國際爵士音樂節推薦”、“推薦聆聽”、“推薦閱讀”等延伸內容,提供豐富的爵士樂相關知識資訊,平添閱讀趣味。
負責編著的默文 · 庫克是英國諾丁漢大學音樂教授,曾撰寫和編輯過許多關於爵士樂歷史、電影音樂和英國作者曲本傑明 · 布列頓的著作。他不只深懂豐富的爵士樂知識跟典故,厲害的是他以高明的編輯技巧,透過豐富的圖文、精彩的排版、吸睛的美編,將龐雜的爵士樂發展史化繁為簡,讓一般讀者可以快速掌握到爵士樂的歷史脈絡,引發他們進一步對爵士樂的探索。
此外,中文版的封面設計跟英文原版相比明顯要具象很多,以“爵士樂之父”路易 · 阿姆斯壯的獨特肖像為主視覺,懷舊摩登的英文字體,刻意採用兩種紅專色加強視覺效果,大大提升書的質感。《爵士樂編年史》引人入勝地帶領讀者穿越一個多世紀的爵士樂歷史,給二十一世紀的讀者有機會重新發現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子 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