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新規十進制
主婦買餸好易計
遊客消費可心算
心中有數免混亂
《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昨日起正式生效。與日常買餸主婦居民最有關係的,是街市鮮活食品須以十進制標價。
由於傳統上的大香港、小澳門,本澳很多習例都跟隨香港。目前本澳的秤重計量亦一樣,主要承繼了中國舊制(但主要使用司馬斤而非庫平制)度量衡制度,亦有跟隨香港引進的英制單位(磅、安士),及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單位制(公制,新例推行通稱“十進制”)。街市買餸都用斤、両,超市包裝入口貨品基本用公制,但散貨則有用英制磅。故居民與遊客購物時會十分混亂。而且舊制司馬斤両是十六進制,消費者購物時不易心算。
為避免混亂,鄰埠香港早在一九六九年開始計劃推行十進制。一九七六年制訂十進制條例,並致力推廣,圖與國際運算標準接軌。“改用十進制,方便又易計”、“採用十進制,時代新趨勢”等口號,當年鄰埠電視台經常播出,相信三十歲以上的讀者應有記憶。“十進制,好易計,大家一齊唱歌仔。過新年,造新衫,一米等於三尺三。盧海鵬,好得閒,上環行到筲箕灣,幾千米路有排行。煎豬扒,落喼汁,講重量,用千克。……一茶羹,五毫升一枝汽水有一升,唔夠凍,落塊冰。克升米,夠實際,個個採用十進制。”電視節目《歡樂今宵》更是戮力宣傳。
司馬斤與公制換算,當年鄰埠也有口訣:一公斤等於一點六五斤,或一斤大約等於零點六公斤。
鍾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