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興都廟
在新加坡牛車水附近,有一座安曼興都廟,形狀突兀,廟門頂着六層高樓塔,上面嵌了成百上千的滿天神佛,臉容各不相同,手持器具各異,上重下輕,泰山壓頂,令人喘不過氣。
興都是Hindo的音譯,即是印度廟,已列為國家文物。大多數寺廟的神像放在廟內供瞻仰,如今置於廟外,是印度南部的獨特風格。昔日因大量外族入侵,令土著被趕到南方,貶為種姓制度的最低層,無權進入寺廟,為照顧貧窮的信徒,興都便應運而生。
信眾進廟,必須脫鞋,但不能赤腳,要更換前庭準備好的拖鞋或布帛包腳。進門時要響鈴鐺,並敲開一個椰子,象徵打開信徒的靈魂,雪白的椰心展示純潔;離開時再響鈴鐺,表示感謝神靈,整個程序別開生面。
入廟後發覺天花板和牆壁佈滿各類神像,每寸牆壁都塗髹和諧鮮艷的顔色,沒有絲毫空白。據傳印度神祇逾三億三千萬,而這間興都廟,主要供奉安曼女神,真身是胖嘟嘟的美麗少婦,頭頂金冠,額綴一點紅,八臂各舉佛器。據聞女神能治百病,對水豆濕疹尤為靈驗,其他神祇還有濕婆神、黑公子等。
廟內煙霧瀰漫,線香味甚濃。中間一隅,幾個赤裸上身、腰纏黃布的男祭司,圍坐火爐唸唸有詞,其中一人不停潑香油,每潑一次,爐火越旺,香味越顯。另有樂師打圓鼓、吹嗩吶,吹奏悠閒祥和的樂韻,梵音裊裊。
普羅信眾在欄杆前向着神像,或匍匐,或五體投地,或盤膝蹲坐,或跪拜,喃喃默禱。至於遊客,則不敢打擾,或信步而過,或加添香油,入廟拜神。
興都廟香火最盛是在十月至十一月的蹈火節,信徒依次赤腳踏過四呎長的炙熱火炭堆,考驗矢志不移的虔誠,場面壯觀,嘆為觀止。
沈思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