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8月08日
第C05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疫情下的網絡欺凌

疫情下的網絡欺凌

科技逐漸發達,網絡與社交平台成為了現今都市人的必需品。網絡與社交平台的興起,使人們獲得資訊的途徑更方便與快捷。但無奈的是,也促進了網絡欺凌的發展。網絡欺凌中,包含:“發佈者”、“鍵盤戰士”、“花生群眾”、“被欺凌者”。在澳門疫情爆發期間,除了要防疫,亦要防被欺凌。本文將引入一些例子,以及分析這些例子對被欺凌者的傷害影響,希望供社會大眾參考,減低網絡欺凌的出現。

一、行程追蹤

疫情期間,澳門政府為了防疫,向公眾公佈染疫者之行程,目的是為了讓公眾知悉自己是否同軌跡人士。有一些人在觀看行程後就把相關資訊轉發,這是為了讓身邊的親友更快了解相關資訊;也有一些人在觀看行程後就把相關資訊斷章取義,批評別人的行程。其中一位染疫者是一位已成年的年輕人,他因為在染疫前曾多次乘座母親的車出行就被攻擊,到底這位年輕人錯在哪裏?是他不幸染疫錯了?已成年乘坐母親的車出行錯了?還是誠實向政府交代自己的行程錯了?這位年輕人染疫實屬不幸,至於乘坐母親的車輛出行,筆者認為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更欣賞他誠實向政府交代自己的行程。

二、新手司機

疫情期間,有不少年輕人都去了考車,目的是減少乘坐巴士,降低染疫的風險。筆者也曾經是一位“新手女司機”,對於坊間指的“新手女司機”,就是不會開車、亂開車之人。筆者在剛剛開車的時期,最害怕就是榮登社交平台的資訊群組,害怕的是當榮登這些群組後,被一堆“鍵盤戰士”一直指責,直至他們對這個帖文沒有興趣。筆者的一位朋友亦是一位新手司機,他在駕車時因前車速度過慢而超車,此時就引起對方的不滿,繼而把筆者的朋友駕車的視頻發到社交平台的資訊群組,慶幸的是“鍵盤戰士”攻擊的對象不是筆者的朋友,而是發佈者,但是筆者的朋友亦因此而煩惱。筆者認為,有些人駕車的確是不當的,例如:胡亂轉線、在街道或橋上發啟遠光燈、胡亂泊車、醉酒駕駛等,但是這些人應該接受的是交通部門的懲戒,而不是網絡平台的懲戒。

三、自殺或自殺未遂

疫情期間,有情緒問題的人大幅增加,自殺案例亦比過往多。這些有情緒問題的人,可能最後會踏上輕生的路。但不是每一個自殺的個案都成功,有些人可能是自殺未遂,而這些及時被發現的人,政府就會派出消防隊進行支援,在這些支援中,可能就會引來大眾圍觀,甚至導致交通堵塞,繼而被轉發到社交平台上。“發佈者”的原意可能是為了讓其他人士避開該地方,但“鍵盤戰士”就可能把這些自殺未遂的人視作攻擊對象,不斷用他們的道德標準來批評自殺未遂的人,而被攻擊的人可能就會在社交平台中,再一次看到被社會指責,無疑是第二次的傷害,使他們的自信心再次下挫,甚至促成下一次的輕生。筆者認為,這些有情緒問題的人,自信心其實已經很低,社會大眾要做的是多一些包容,把批評轉換成鼓勵,多鼓勵身邊的家人、朋友,而不只是批評。

結論

網絡與社交平台原本方便人們獲取資訊,但偏偏又出現網絡欺凌。很多“鍵盤戰士”認為只要開了一個“太空號”,就能隨便在社交平台胡亂指責、批評別人。這些不是大家眼中的“正義”,而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處宣洩的情緒,就在虛擬世界中,不斷透過批評、指責他人來宣洩。對於“鍵盤戰士”來說,隨便指責一句,是沒有任何傷害性的。相反,被欺凌者會一直把這些批評、指責的說話放在心上,對這些被欺凌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這些網絡欺凌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生活,青少年的被欺凌者可能還會影響到心理和生理的發展。當現代的我們都習慣使用社交平台來評價他人時,那我們的後代會否又像我們一樣呢?這個風氣一直下去,社會又會變成怎樣呢?值得社會大眾深思。

張佩雯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2022-08-08 張佩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08153.html 1 疫情下的網絡欺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