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抗疫決策觀察述評
七月廿六日,澳門從六月十八日到來的這波疫情,終於首次出現“清零”。
回顧止於七月廿六日這波疫情的防控過程,除了居民生活和經濟層面受到巨大影響之外,感觸較深的另一個層面是本次特區政府的抗疫決策。
決策,是一種在心理學上的認知過程,公共行政決策,對於認識問題、界定問題,確定決策目標、確定決策標準、確定每個標準的權重、針對不同事項,研究出不同方案,從中分析成敗,權衡利弊,做出最終決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對有些需要在缺乏實踐沒有經驗的前提下做出的決策,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大的智慧和很大的擔當精神。
拒絕“封城”按“相對靜止”鍵
澳門是一個遊客依賴性的經濟體,按照內地防疫要求,澳門只要不清零,與珠海的關口就不可能暢通,“通關經濟”現象就難以休止。
六月十八日,奧密克戎BA.5來勢很快,澳門特區政府分析內地地方政府應對疫情時常使用的“封城”、“封區”措施之後,根據澳門實際,在七月九日,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頒佈了第115/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七月十一日開始按下了“相對靜止”鍵。
七月十六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根據疫情現狀和防疫需要,再次頒佈第119/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自二○二二年七月十八日零時至七月廿三日零時,所有從事工商業活動的公司、實體及場所繼續暫停營運,但以下三類公司、實體或場所除外:提供水、電、天然氣、燃料、電信、公共交通、垃圾收集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酒店住宿、清潔衛生、物業管理、批發及運輸生活物資等維持社會必要運作所需的服務的公司或實體;街市、超級市場、餐廳、飲料場所、飲食場所、藥房、衛生護理場所等維持居民生活所需的場所;經主管部門例外批准的公司、實體或場所。根據第102/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所規定的電影院、美容院、酒吧、理髮店及向公眾開放的泳池等場所繼續關閉;餐廳、飲料及飲食場所繼續只能提供外賣,不能堂食。
此外,行政長官批示還要求所有人員繼續留在住所,因執行必要的工作、購買生活物資,又或其他緊急原因必需外出時須佩戴口罩,成年人須佩戴KN95或以上標準的口罩……希望大家繼續共同努力,盡量減少非必要的人員流動,將病毒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早日實現“動態清零”的防疫目標,早日恢復社會的正常。
觀察特區政府跟隨內地的“動態清零”政策,結合澳門實際,按步驟做出的每一個抗疫決策,實施的每一個措施,以及社會上對抗疫成效的各種評論、說法,筆者希望進行一次分析、歸納,總結。
“動態清零”政策政治正確
澳門特區政府在防疫方面,奉行和內地高度一致的“動態清零”政策,在得到澳門社會廣泛肯定的同時,也引發出一些不同看法、說法,甚至強烈的質疑和討論聲音。
筆者認為,任何聲音都帶有自身認知程度的反射,帶有個體認為的正確性,但也具討論的空間。眾所周知,疫情本身不屬政治範疇,但中國防疫政策由中央制定,自然帶有政治決策的成分。
幾個月前,中國政府網曾發表過一篇題為“為甚麼要堅持‘動態清零’?‘動態清零’是否等同於全域靜默、全員核酸?”的文章說:奧密克戎感染者中輕症和無症狀比例高,我國防疫政策能選擇“躺平”嗎?
從國際上看,一些國家選擇了所謂的“躺平”,它們是兩種免疫狀況並存。一是通過自然免疫,也就是群體免疫,讓他們自然地感染,已經有比較多的民眾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個方面,也通過主動接種疫苗來獲得主動免疫。我國主要是通過主動的疫苗免疫來增加抵抗力,建立免疫屏障。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體不足,資源配置也不平衡。“一老一小”疫苗接種率總體上還不夠高,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衝擊,如果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所謂“躺平”的策略,醫療衛生資源將會面臨嚴重擠兌風險,大量有基礎病的患者、老年人、兒童、孕婦等人群的身體健康將會受到威脅。同時,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會產生嚴重衝擊。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我們的策略和措施不動搖。當然,也要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
只有各地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努力控制住本地的疫情,才能贏得全國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如果個別地方“動態清零”不堅決果斷,搞變通,病毒就可能在當地生根,導致當地疫情迅速擴散,導致疫情外溢,甚至出現跨區域的傳播,成為疫情的“傳播器”和“放大器”,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的前提下,鼓勵地方根據當地的疫情形勢和特點,探索總結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精準的水平,努力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
毫無疑問,“動態清零”是國家的防疫方針,帶有明確的國家政治意志。
澳門,屬於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和內地關口相隔,並且通關措施直接在澳門“通關經濟”現象中體現經濟結果,自然要無條件的按照國家防疫方針做好“動態清零”工作。值得點讚的是,澳門特區政府在這個方面做到了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和中央政府保持了高度一致,做到了政治正確。
“動態清零”措施經濟正確
分析最近十年的數據可見,“以博彩業為龍頭的服務業”在澳門經濟中佔重要地位,具有依賴遊客型的單一經濟特徵。
兩年半以來的經濟現狀,完全演繹了筆者在二○二一年十月初開始,疫情期間發表在《澳門日報》和《澳思想智庫》公眾號上一系列“澳門‘通關經濟’現象”文中反覆提出的“通關經濟”現實版。因此,澳門經濟復甦,其實就是希望現階段的博彩業,幾萬家零售、餐館等中小微企,能夠讓關閘恢復二○二○年以前的通關狀態,在遊客到來的前提下,恢復正常的運營和收入。
澳門特區政府的“動態清零”措施,正是為符合內地通關條件而“動態推出”。
幾個月前,中央政治局召開“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中國政府網的文章亦指出:“動態清零”和經濟發展、正常的生產生活之間是相互協同的,不是對立的。“動態清零”有三方面的子目標:一是有效保護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二是有效保護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使經濟發展免受病毒和疫情造成的衝擊。三是有效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
假設,這波疫情的初期,對外,特區政府採取人道救援和生活物資運輸前提下的“封關”措施;對內,實施“封城”措施,並要求條件許可的所有公務員,負責生活物資配送的工作,相信政府自身的政治和社會壓力會降到最低,但是,那些希望趕緊回到珠海家中的外僱,那些身體抱恙的老人,又會遇見甚麼樣的問題呢?中央關於“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的要求,將如何落實呢?
特區政府對待這波疫情的決策過程,觀察認為完全是按照國家防疫政策和策略,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權衡各方面的利弊,有分析,有步驟,有方略的制定防疫措施,環環相扣,適時推出。
不“封城”的政府風險和擔當精神
針對七月十一日零時起,政府推出“相對靜止”措施,有輿論在說為何不學習內地很多城市的做法,一步到位,直接“封城”一周到兩周,達到“清零”目的?
實話實說,這個思路有其正確性,對政府也減少多種風險的利好作用。但政府為何不直接選用,而是“相對靜止”呢?
這是因為前面說過的幾個月前,中央政治局召開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指示精神,在經濟方面有所考慮。
觀察中認為,內地有些地方政府,因為懼怕防疫中存在相關官員被嚴厲問責的現象,導致措施層層加碼,顯示多少存在某些官員自身怕出事、怕擔事的問題,他們在這些時期實施防疫政策層層加碼,暫時性把經濟、社會、民生擺放稍後位置,表現出懼怕丟官的現象。
特區政府不同,始終堅持理性和全面綜合利弊的負責任權衡為導向。站在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現階段措施,以及從人文方面來講,觀察認為六月十八日以來的措施不斷完善,積極有為。
這波疫情之前,澳門的防疫成效有着全世界最好之讚譽,但觀察與分析現在的防疫措施認為,澳門的“全民連續核檢加自檢”措施,加之“相對靜止”的“動態清零”政策,迎來七月廿六日的“清零”證明有效,形成的“澳門相對靜止和複合核檢模式”,對世界各地具有借鑑價值。
毋容置疑,特區政府的抗疫決策值得點讚,但帶來“清零”後的經濟復甦和經濟發展,經援引發的社會矛盾、社會輿論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同樣複雜艱難,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拿出抗疫精神,找準發力點,快馬加鞭!
許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