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全球科創熱土
二○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享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向全球天文學家徵集觀測申請。這座位於中國貴州的射電望遠鏡自建成以來,解開了眾多宇宙謎團,為全球科研團隊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近年來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一個縮影。
中國科技走出去,全球智慧引進來,體現出的是中國科技發展的全球觀,也是近十年中國科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實寫照。習近平主席於二○一八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上指出:“我們既要立足自身發展,充分發掘創新潛力,也要敞開大門,鼓勵新技術、新知識傳播,讓創新造福更多國家和人民。”
攜手世界應對挑戰
十年間,面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中國攜手世界應對人類共同挑戰,主動設計和牽頭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已建立十個海外科教合作中心;累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近六千名。中國還牽頭發起或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如國際子午圈、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泛第三極環境、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以下簡稱“SKA”)等。對於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開放態度,SKA國際組織總幹事戴蒙德表示,該組織將會保持與中國在天文學領域的國際性交流與合作研究。
引進全球智慧創新
在全球創新網絡中,中國科技以高度開放的合作精神,吸引了全球智慧參與科技創新。
中國科技企業紛紛在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全球多國設立了研發機構,引入眾多海外科技人才參與科研合作。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離不開土耳其數學家阿勒坎的貢獻,該企業使用其研究出的5G通信編碼技術方案,率先開啟5G技術時代;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TikTok母公司)聘請眾多外籍專家制定全球發展戰略,令短視頻之風席捲全球。就在二○二二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企業基於良好的創新合作機制,推出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無人車等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科技產品,備受海外市場關注。
海外科技企業看好中國科技創業市場和發展前景。據內地媒體《科技日報》報道,目前,在中國內地工作的外國人超過一百萬人,長期在華創新創業的外國人達卅六點六萬人。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工業產業鏈和最大的科技應用市場。”意大利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莫爾菲諾認為,中國是全球創新創業的熱土。正因為看中這塊熱土,美國電動車企業特斯拉於二○一八年落戶上海,建造了超級工廠。該品牌入駐中國還發揮出“鯰魚效應”,對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國際科技合作在互惠中提升了中國科技實力與自主創新能力,為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打下了牢固基礎,拓展了潛力空間。未來十年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將會如何推進?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給出答案,中國將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問題,加強同各國科研人員的聯合研發。可以預見,中國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朋友圈”還將越來越大,範圍會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