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前段時間,我結束在雲南為期大半個月的旅居,一路向南來到深圳,短暫見一面出差的男友,又乘坐高鐵到廈門北站,與朋友們會合。我享受一人旅行,但獨自流浪久了,重回熱鬧的出行氛圍裡,還是由衷的喜歡和大家相聚一堂,心有暖意。
上一次到福建是在今年年初,我從北京飛往廈門。一出艙門,高崎機場濕潤的空氣就滋潤了我,機場外的景觀也是熟悉的亞熱帶風情,人行天橋的旁側長滿了藤蔓。記得當時的我很驚喜,因為北京的冬天太漫長了,從十一月到來年的三月中旬,所見的樹都幾乎是光禿禿的,有一種北方城市特有的莊嚴和肅穆。福建帶給我的感覺與北京不同,可能因為我也是南方人的緣故,福建對我來說更平易近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有閩語在耳邊出現,似乎只要操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大家就是街坊鄰里了,親切指數爆棚。
閩南美食也是我愛的,如果有人問我到福建去,有什麼是必嘗的,我就能講出薑母鴨、蚵仔煎、土筍凍、四果湯、沙茶麵,它們都讓我讚賞不絕口。當然,上述所列舉的菜品也只是眾多中的幾樣,若想吃遍整個福建,估計體重都要增好多磅。福建人能在常見的食材上創造出獨特的風味,單單一個芋頭,就有芋泥捲、芋頭鴨、芋泥酥、芋粿、芋包等美味。在烹調芋頭的技巧上,蒸、煎、炸、煮也都變着花樣來,主菜小吃面面俱到,甜辣鹹任君選擇。
在還沒有來福建之前,我是不懂欣賞芋頭的美味的。在廣東地區,我接觸芋頭的機會只有兒時家人做的芋頭糕,長大之後就沒有再吃過了,對它的記憶很模糊;除此之外,就是手搖店裡的配料芋圓,但通常奶茶會覆蓋過芋頭的原味,因此也未稱得上是真正的嘗味。
本次福建之行,我到朋友子芸的阿公阿嬤家小住了幾天,也算是體驗了地道的福建生活,也真正認識了芋頭。阿公阿嬤是福建泉州人,這些天我和其他朋友都住在他們村的房子裡。房子是傳統的三層住宅,每天一睡醒,我們就會從二樓走到一樓,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花生湯,到了午飯時間,飯廳圓桌上更是擺滿各式閩南菜餚,其中就有鮮味的芋泥羹。
聽子芸說,自家做的芋泥羹和外面賣的不同,自家做的更濃稠,裡頭的配菜更多。阿公阿嬤的做法是先把芋頭蒸熟,碾壓成泥放進鍋裡,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切碎的蘑菇、魷魚、白菜、蝦米,攪拌成糊狀,待到微微冒泡之時,就能起鍋了。正午一碗芋泥羹下肚,暖胃又飽腹,可以大嘆一句:人生的幸福也不過如此。
正如文章開首所說的,和朋友們待在一起的時光是倍感溫暖的,所以除了美食之外,身邊的夥伴是構成本次旅程的另一重要元素。過了午飯時間,子芸載着我和其他夥伴外出,這些天我們吃遍了泉州和廈門,上山下海,甚至還在深夜驅車到偏遠的後橋水庫看星星。不過由於漲潮的原因,本來能夠觀星的露營地被水淹沒過去了,我們五個人只好壯着膽子深入村莊,期望能找到更好的觀星點。沿途還出現不少“驚喜”
——我們被忽然出現的蝙蝠和兇狠的野狗群嚇到不敢動彈,還好有熱心的村民護送我們出去。回程路上,我們在車上聽着時興的廣東歌,心靈異常滿足。雖說星星是沒看到多少,但只要大家能聚在一起,就快樂得不像話。
五天旅程結束,我告別了夥伴們和福建,又踏上了獨自流浪的旅途,也許是習慣了這些天的陪伴,忽然有些不適應身邊的空氣再度變得安靜,不捨的情緒從內心蔓延出來。我安慰自己說,沒關係,總會再見面的,時今的網絡發達,隨時都可以聯絡到彼此。就這樣,我帶着回味和念想,繼續往南走去,下一個目的地是海南三亞。
司徒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