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開放式創新產業多元化戰略
澳門經濟處轉型發展期,為此,特區政府提出重點發展四大產業的多元化戰略。四大產業包括: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產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和現代金融產業。其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產業均是研發密集的產業,如何通過突破性研發實現政府目標,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澳門地方小,自身的研發能力有限。通過開放式創新,也許是應對挑戰的方法之一。
借力外部分散智慧
開放性創新的概念最初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切斯伯勒(Henry Chesbrough)提出,意思是指企業在開發技術和產品時,既使用內部研發能力,也借助外部研發能力。
目前,開放式創新是指有目的地管理跨組織邊界的知識流動而實現分散的創新的過程。所謂“分散的創新”是指大量的創新知識廣泛地分佈在不同組織、個人那裡。開放式創新的重點是利用這些分散的外部知識和智慧提高自己的創新績效。外部分散的知識和智慧來源包括大學和科研機構、創新型中小企業、擁有專利或某種技術的個人、領先的顧客、供應商乃至競爭對手。
開放式創新的操作有多種模式。有由政府推動的模式,如英國政府通過知識轉移夥伴關係(KTP)的資助機制,鼓勵公司與知識型合作夥伴之間建立夥伴關係。 KTP是知識型合作夥伴(即研究機構)、公司合作夥伴和一個或多個同事(如大學自己培養的畢業生)之間的合作計劃。
創意競賽獲新見解
創意競賽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獎勵成功的提交解決方案來鼓勵參賽者參加競爭。諸如“駭客馬拉松”活動和許多眾包計劃等開發者競賽,都屬此類開放式創新。這種方法為組織提供獲得大量創新想法的廉價途徑,還可更深入地了解其客戶和貢獻者的需求。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是利用開放式創新的成功典範。該公司總結開放式創新的好處包括:獲得對複雜問題的新的見解;獲得通常考慮不到的投入;比較容易地發現具有相關見解的專家;有助於評估實施有關想法成功的可能性。
開放式創新的另一種模式是“眾包”(crowdsourcing)。“眾包”最初由美國記者傑夫豪提出。他給“眾包”的定義是:公司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大眾的一種模式。在傳統商業模式下,企業的研發任務是由企業分配給內部員工完成。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情況下,“眾包”則是把研發任務分發任何有能力的個人,不管其是否公司內部員工。依靠廣泛的群眾智慧達成產品開發,“眾包”已成推動創新的一種潮流。
打破傳統創新邊界
“眾包”有如下特點。首先,創新力量主要來自草根。“眾包”通過網絡等方式,讓社會大眾廣泛參與到產品中,草根遂成為創新的主要力量。比如一名來自葡萄牙的廿三歲學生,其設計的Moove獲得法國標緻汽車集團二○○五年設計大賽。
第二,打破傳統的創新邊界,幫助企業提高創新研發能力。以往,企業憑藉自己力量獨自研發,但在新的“眾包”模式下,企業通過創新平台,讓社會集體參與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
這方面,寶潔公司是成功樣板。該公司利用其“創新中心”以及YourEncore和NineSigma等交流平台把研發問題公佈,邀請外部企業或個人提供解決方案。一旦有合適的企業或個人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公司便與其簽署合作協議。寶潔公司多款暢銷產品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開發出來。這種方式把公司整體研發能力提高60%。其中,超過35%的新產品來自公司以外的研發成果。
第三,攜手用戶共同創新。“眾包”打破產品由生產者研發生產的傳統模式,變成由消費者直接參與產品研發。沒有誰比消費者更懂得自己需要什麽樣的產品,因此,如果產品可在開發階段汲取消費者意見,甚至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將提高產品競爭力。
克服地域限制成本低
“眾包”的優勢包括:
克服地域限制。“眾包模式”是由企業在網絡端發佈任務,社會大眾接受任務並予以解決,從而獲取報酬的模式。因此,人員不受地域限制,只需要一台電腦和網絡。
基數大,效率高。通過在網絡平台上集思廣益、招賢納士,由此令參與解決問題的人群廣、範圍大,因此提高效率。
成本低。企業通過網絡平台發佈任務,並在問題解決後給予報酬。自己僱用研發人員,不管能否解決問題,都需要發薪水。相比之下,“眾包模式”沒有這種成本負擔。
“眾包”也有一定缺點,包括知識產權歸屬不明確、可能有洩密的風險等。但這些風險,通過有效的機制設計,可以避免。
“眾包”作為一種新萌芽的商業模式,可替企業降低研發成本、克服人才地域限制的同時,提高效率。澳門目前有早日達成產業多元化目標的壓力,在暫時缺乏足夠實現能力的情況下,通過開放式創新的方式組織研發,有助加快產業多元化進程。
曾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