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道樂魅力 弘揚傳統文化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注重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讓他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茁壯成長。青少年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為了讓本澳中學生學習和了解我國文化瑰寶《道德經》,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配合澳門特區政府推行德育教育的施政方針,澳門道教協會及澳門道樂團今年復辦《道德經》中學生歌唱比賽,於十一月十二日在崗頂劇院舉行決賽,比賽分校際和組合兩個組別,共有來自本澳五所中學的十九支隊伍,比賽曲目為《道德經》第十二章及第十六章,此兩曲均是澳門道樂團音樂總監王忠人教授全新創作。主辦方邀請戴定澄教授、王忠人副教授、集樂澳門理事長洪少強和曲靖師範學院宋子龍副教授擔任比賽評判。
經過激烈的角逐比拼,最終由濠江中學隊奪得校際組冠軍;濠江中學的周星彤、蔡珊珊、黃泳妍、廖紫妍組合獲組合組冠軍。
道祖老子的《道德經》,存世兩千多年,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東方哲學最古老的著作之一。同學們的演唱輕柔而生動,清澈的音色與旋律完美融合,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道樂文化的魅力。
賽後,筆者採訪王忠人和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
王忠人自一九八九年開始從事道教音樂研究,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他表示,《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值得深入探討研究。道教總會舉辦這樣的活動已經是第十一個年頭了,看到參賽的學校和同學們在不斷的進步,感到很激動也很欣慰。他指出,在對音樂的詮釋上,學生們的理解相對較透徹,但他也提出一些建議。在唱誦《道德經》時,除了從音樂的層面來處理,更應讓學生們了解唱誦每一章的章義,要知道它的內涵,這樣才更有利於演唱。如果僅僅從音樂層面去唱誦《道德經》,總覺得會有一些文化的缺失,在對唱誦的處理上要更加細膩,注重細節。《道德經》的唱誦要求不僅是聲音唱出來,更多是需要唱誦過程中陰陽頓挫、強弱對比,這些因素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地方。從目前來看,還缺少這種比較精緻的處理。
參賽初中生如何更深刻的理解《道德經》的內涵,王忠人指出之所以將《道德經》與音樂結合,就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接受和學習。通過唱誦《道德經》,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首先,學校應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其次,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道德經》的內涵,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引導學生發掘傳統文化的內在美,提高文化素養,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對我們之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起到推動作用。
吳炳鋕則表示,《道德經》共有81章,現代《道德經》的通行本,是以王弼所註,字數為5,162字。舉辦《道德經》歌唱比賽,同學透過比賽以歌唱形式,對曲中《道德經》的內容有充份的認識,朗朗上口後,從而明白當中的哲理和思想,憑歌寄意,達到道化教育的目的和將道樂引進及推廣於校園中。更可喜的是每年參賽隊伍中均有外籍同學參加,顯示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亦彰顯了澳門中西文化和諧交融的特色。
吳炳鋕還提到,除了舉辦歌唱比賽,澳門道教會還會舉行書法比賽與《道德經》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這一系列的道教文化活動都是為了讓中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解道教文化,主動汲取道教文化的精髓。
弘揚民族文化,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積極回應、多方協調配合,重視傳統文化學習,努力將傳統文化更好地延續下去,提高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使傳統文化成為當下社會先進主流文化,不斷傳承發展,注入新的血液,賦予傳統文化更好地前進方向。自覺弘揚傳統文化,發展澳門特色,傳播澳門聲音,彰顯澳門精神。
澳門城市大學音樂學博士研究生
崔一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