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3年05月07日
第A12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三輪車的“活化”

三輪車的“活化”

田中泓

防疫措施放寬後的首個“五一”假期,首兩天已錄得十一萬及十三萬四千旅客入境,澳門市面上又恢復疫情前的熱閙,大三巴周邊亦需實施人潮管制。

在水坑尾,三輛三輪車從望德堂駛往葡京方向,這是久違了的景象。

提到三輪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曾經是澳門的一種交通工具,在行業的高峰期,全澳有超過七百輛三輪車,而車站也有近百個,但之後多數用於旅遊觀光。目前,三輪車的數量僅餘三十輛,而且,車夫漸趨老齡化,逐漸走向“夕陽行業”。

然而,在旅遊局的網站,有“三輪車之旅”的專題介紹,這種三個輪子的腳踏車,自一九四八年引入澳門,不久即取代了人力車,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一九五二年澳門三輪車工會成立,早期加入工會的車夫達千餘人。

三輪車之旅,讓人用另一角度遊覽澳門這個文化名城,途經昔日南灣、西灣堤岸,古樹微風,讓人感受小城昔日的寧靜休閒。而且,三輪車夫沿途亦會介紹景點,並樂意為客人拍照留念。車費方面,按網頁,每小時包車費為三百五十澳門元,其他短線或地點價格由一百至二百元不等。

三輪車雖然有一定的特色,但是,車輛的重量令駕車者需要一定的力氣,而且給人“老套”的感覺,甚少年輕人肯入行,這也造成行業老化。

其實,一些城市都將昔日的交通工具化為旅遊觀光的元素,例如西方城市的馬車,泰國的“篤篤車”,日本的人力車,最著名是威尼斯的“

貢多拉”,成為了水城的標誌。

澳門的三輪車如果要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旅遊觀光元素,首先,三輪車是否需要加裝機械也值得討論;其次,澳門的街道愈來愈不適合單車或三輪車的行駛,可能需要規劃一些適合的路線或街區。最後,就是提升車夫的旅遊形象,減少“老套”的感覺,這才可能將這行業“活化”。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2023-05-07 田中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61306.html 1 三輪車的“活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