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大街人流穿梭
唐 嘉
早年,老居民華哥對我說,十月初五街一家開設在行人道旁的鮮果店,“舖”位淺窄,很有地方特色,且街坊情誼稔熟,如有空閑時間,不妨到場拍下照片留為紀錄。當年也曾有意到場拍攝紀錄,後來發覺店“舖”已拉下鐵閘,結束營業。華哥補充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澳營地大街及鄰近的十月初五街,每逢過年過節,上述兩街都是居民必然湧往購物的熱點。因為過去,小城超市仍未普及,營地大街及十月初五街一帶,年近歲晚皆人流湧現,異常暢旺。
以大街為題材的短文,過去也有在本欄發表,但最近在網絡上見到兩張舊圖(如附圖),都與營地大街有關。其中近草堆街一段大街,清晰可見大三巴牌坊,也見到哥林、祥安、繁華等招牌,頓時引起過去對營地大街一點回憶,當年在歲晚時刻,匆匆趕到繁華百貨購買新衣過年的情景。今天,營地大街有不少懸掛的招牌相繼消失了,也有一些老店號結業,如老店霍耀昌舖內的裝置,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場景,拍成文創照片,為我們留下小城舊式店舖的生活氣息。儘管同街老店舖巧華洗衣結業前夕,店內工友坐在蒸氣熨板前,神情顯得無奈和不捨;但也有中藥店舖,在門前貼出啟事,以“光榮結業”宣示,一派拎得起放得下的豪爽氣派。並多謝街坊長年支持,籲請街坊朋友,繼續惠顧其他同行店舖,充分體現守望相助情懷!
本來,營地大街有段時間成為充滿特色的“塗鴉街”,吸引旅客和居民停留,可惜大街卻擦身而過,失之交臂,未能為這一古老街道添一份色彩。但儘管錯失機會,但大街仍然是人流集中穿梭的地方,我們可以從近期拍攝的彩色附圖中得見。加上文化局最近展開的六項不動產待評諮詢當中,包括營地大街鄰近趙家巷的趙家大屋,大屋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獲得有關人士認同。趙家大屋和其他五項建築物均具有相當保育價值,有待開發。預料大屋將來修葺完成之後,成為旅遊點,與醉龍舞動的起點三街會館,還有中央百年印記重修項目工程完成之後,一起重新踏上征程,為這一古老街道帶來一番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