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3年05月07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山谷小島通信舍)繪本中的兒童青少年自殺主題

繪本中的兒童青少年自殺主題

湯本香樹實《在橋上》,展示“不去死”選項抉擇的當下。故事說一個小男孩站在橋上,向下望,看着不息的河流,沒發現身邊來了一個大叔,大叔衣衫襤褸,應該是流浪漢,或許是出於對痛苦的理解,他沒有阻止男孩“想死”,只是和他說說話。

《在橋上》是湯本香樹實和畫家酒井駒子最新的合作,上一本《熊與山貓》講的是一隻悲傷的熊,因為走不出好友死去的陰影,講自己封鎖在房裡。“與成年人相比,陷入悲傷而直面死亡的兒童,他們因為無法將目光移開,而有更高的風險。”於是《在橋上》面世。

繪本中的男孩在想像自己自殺後的世界,是誣賴他的大人、霸凌他的友伴,不知道得知死訊,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兒童面對痛苦的巨大感,都被作者同理到了。男孩專注在“死”這一件事上,他想快點死,覺得這位大叔非常礙事。

“水從黑暗的下水道而來,與你相見。”這段對話文字,沒有刻意忽視自殺者的痛苦,它讓讀者一同和自殺者直面黑暗,並用更開闊的視野去觀看。孩子眼下的水,會是斷絕他性命的水,也是從遙遠的時空來到這裡與之相會的水。無論黑暗與否,水是“世界”,“水即是你”。

我一直相信話語、詞語本身具有強大的力量,“阻止自殺”與“讓他自己做到‘不去死’的決定”是同一件事,但對話的語言會是促發繪本是否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人生故事”,也同時是自殺兒童容易忘記的力量。用“同理的語言”代替“評價的語言”是最難的。《在橋上》沒有以評價簡化自殺事件,它發揮了圖像的力量、話語的功能,讓在絕望中的生命找到支點,解決他們孤獨、封閉、卡住而無法求援的困境,在絕望中與世界聯繫。

(死亡之書,黑暗之書? · 五)

川井深一

2023-05-07 川井深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61361.html 1 (山谷小島通信舍)繪本中的兒童青少年自殺主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