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影展的盛宴
唐 嘉
“水融——粵港澳大灣區人文攝影展”(澳門場),日前在澳門舊法院展覽廳舉行。展覽分七個章節,分為“滄海桑田”、“水乳交融”、“血濃於水”、“水天一色”、“飲水思源”、“如魚得水”以及“風生水起”等章節。展出粵港澳三地七十四位攝影師,共一百二十六幀攝影作品。通過三地攝影師的視角和鏡頭,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同飲一江水,同根同源一家人情懷。
展品的主軸由大型全景照片鋪開,主題為近年提出的發展大灣區,透過展品表達,令觀眾對大灣區有更具體的認識,也體會大灣區的舊貌與新顏。
從第一章節影展的“滄海桑田”開始,便是粵港澳三地大型全景照片。從一九一九年的廣州珠江兩岸景色,到今天珠江兩岸畫面比較,新的珠江河道兩旁增加了不少新建築,令珠江河道收窄了。其次,古舊的一八七○年香港維多利亞港全景照片,與今天維多利亞海港兩岸大厦櫛次鱗比,金融機構一柱擎天;小城澳門也是以一八七○年古舊南灣全景照片展開,今天的小城全景卻是與珠海灣仔橫琴互相依傍,相信是大灣區雙城近距離鏡頭的表現。
要說“水融——粵港澳大灣區人文攝影展”是一個大型的展覽並不誇張。一張全景照片,佔了舊法院的整幅牆壁面積(如小圖)。照片內容囊括了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澳門旅遊塔,珠海市區,深圳灣口岸,南沙口岸,廣州電視塔,如此宏大廣闊的全景照片,接駁成攝影作品,真要一番鬼斧神工!怪不得每位參展作者獲贈的《水融》畫册中,收藏了一幅罕見的一百四十厘米長幅攝影作品,這種裝釘書本方式,開創了攝影畫册先河。
附圖是南方報業集團的“南方Plus”客户端網頁選載的兩幅澳門作品,內容反映了珠海橫琴、灣仔發展的今昔對比畫面,也應驗了小城早前舉辦攝影展所流行的一句俗語“看得見的記憶”。
大灣區三地攝影展曾於本年三月廿八日,在廣州珠江新城首展。據廣州《南方日報》報道,在九天展出期內,吸引超過四十萬人次觀展。該報預料,這次三地大灣區攝影展,將會為三地民眾帶來一次攝影藝術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