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癱瘓男靠植入介面重新走路
來自荷蘭的奧斯坎,今年四十歲,十二年前的一場自行車車禍導致他癱瘓在床,而今,在接受醫生手術並植入一種可以讀取的腦電波,並向脊柱發送指令以移動正確肌肉的裝置後,他已能在輔助下行走。
奧斯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脊椎損傷,以致下半身癱瘓。當時他被告知“再也不能走路”,沒想到接受手術後,如今他能爬樓梯並行走一百多公尺,奧斯坎表示“幾個月前是我十年來第一次能夠站起來和朋友喝啤酒”。
這個名叫“數位橋樑”(Digital Bridge)的裝置,是瑞士神經科學家團隊的最新成果,旨在使用無線信號將大腦與肌肉重新連接起來。在先前試驗中,“數位橋樑”通過從向奧斯坎的脊髓發送訊號來重現步行的節奏,雖然順利幫助他一次行走數步,但動作仍非常像機械人,且必須由按鈕觸發。
至於最新的更新,神經外科醫生在奧斯坎的大腦上安裝電極,可以在他試圖移動雙腿時檢測神經活動並將讀數轉化為脈衝,接着發送到脊柱中的其他電極,如此一來脈衝能激發脊柱中的神經、啟動肌肉以產生預期的運動。
據悉,奧斯坎在二○二一年七月接受了手術。醫生在他的頭骨兩側各打了一個直徑五厘米的圓孔,位於大腦運動中樞的上方,然後插入了兩個圓盤形的植入物,使大腦發出的信號得以通過無線傳輸到頭盔的感測器上。這些信號通過電腦演算法轉化為指令,並借助脊椎處植入的第二個裝置控制腿部和腳部的肌肉。
此外,“數位橋樑”似乎還可以促進康復,在使用此技術進行超過四十次的訓練後,奧斯坎即使不依靠裝置仍能重新獲得對腿部的一些控制能力,專家認為“重新連接大腦和脊柱有助於脊髓神經的再生,恢復患者失去的部分控制”。
這項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由瑞士洛桑大學教授、神經外科醫生喬斯琳 · 布洛赫主導進行。她強調,這項技術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距離普及還有多年的路需要走,但她的團隊的目標是盡快將其帶出實驗室進入臨床應用。她表示:“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科學實驗,而是給更多脊髓損傷患者更多的機會。他們已經習慣從醫生那裡聽到他們必須接受永遠不能行走的事實。”
水 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