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展現“巨星”魅力的《貓王》
《貓王》是一部爽片,以快速的鏡頭剪輯、強勁的音樂和豐富的畫面,讓觀眾看得過癮,迎合這個短片橫行的速食市場。故事從貓王的經理人角度出發,由發掘貓王開始,講述他的一生。
電影前半部是喜劇,講貓王Elvis Presley的崛起,充滿歡樂,尤其貓王和他的黑人朋友(包括BB King)的那幾段集體歌舞和爵士樂表演,悅耳精彩,是全片最好看的部分。拍過《大亨小傳》的導演非常擅長拍這種華麗的歌舞場面;後半部是悲劇,講貓王的沒落。他迷失了自己,他的身心被他的經理人Tom Parker上校所設下的陷阱困住了。這段時期他身邊竟沒有一個朋友和親人把他救出來:他的太太離他而去,他的父親無能自私,他的朋友雖然有提醒他,但幫不上什麼。他身邊的所有人似乎都是靠他一個去支撐經濟和生活。這重擔還有吸血鬼一樣的經理人,令他不得不努力工作,最後操勞過度。
後半段的劇力跟貓王的心理狀態一樣走下坡路。劇本安排他的生平由他那卑鄙無恥又不懂欣賞藝術的經理人口中說出來,沒有集中描寫貓王的偉大,反而有種處處跟利益有關的錯覺。這個設定局限了觀眾的視野,讓人覺得越看越不對勁。
貓王曾經為了保存自我而不聽經理人的話,寧願冒着坐牢的風險繼續在舞台上搖擺身體。而他的母親離世後他迷失自我,在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音樂製作人後再尋回自己。他本可脫離經理人,可是又再次被對方迷惑、操縱。貓王是太天真還是太貪婪?這點顯得他意志薄弱,跟前面要做回自己的情節相違背,心理變化明顯不夠有說服力。
故事的時代背景其實非常重要,貓王把黑人音樂與民謠結合、促進種族平等,這個篇章可以再深刻些。劇本不夠細膩,讓人感覺不到真實的貓王,只能靠“畫公仔畫出腸”。如貓王把政治唱進歌曲,經理人一句“你是最會討好觀眾的”,到貓王的死因,亦由經理人草草地總結:“他是被‘愛’所害的。”感覺十分牽強。
男主角奧斯汀 · 畢拿(Austin Butler)
扮演的貓王,外貌、神情和動作都與本尊非常神似,但在角色經營上,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才情都不夠深入。觀眾感受不到他對潮流的領導,反而有點被流行的大風向左右,沒有把“巨星”的“巨”表現出來 。至於大奸角經理人Tom Parker,斂財自私、毫無音樂鑒賞能力、卑鄙無恥,這種令人咬牙切齒的角色,竟然是由正直到不能再正直的湯 · 漢斯(Tom Hanks)出演。可惜這個角色不夠立體,而且對白不合邏輯,如“他為什麼不聽我話”就很多餘。劇本的不足,影響了好演員的發揮。
文登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