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三寶
錢包、電話、鑰匙……出門前清點隨身物品,重複默唸咒語,直到大門關上。我是個健忘的人,那些沒有被咒語提及的物品,統統都有機會忘記帶出門。去開會忘了帶筆記,到銀行忘了帶存摺,手錶、雨傘、水瓶……甚至去參加生日派對時忘了拿要送的禮物,可是受咒語庇護的三寶,卻時刻帶在身上。這些都是成長的關鍵道具,能讓冒失的孩子,多少保留些安全感。
緊張不安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唸起咒語。錢包、電話、鑰匙……三秒過去,心裡要是仍舊忐忑,就繼續迎接下個三秒。不斷審視自身擁有的事物,能夠讓人好好記住自己的角色,就算忘了對白,也知道要如何應對。在外地實習時,幾乎每天上班的路上都是在重複唸咒,就連在早餐店遇見同事,打招呼時也差點說成了錢包、電話、鑰匙。
回到還沒有出門三寶的最初。我的第一個錢包,是個紅藍色英倫格紋的布藝錢包,上面還印着一隻小熊,具體來歷不明;而裡頭只放了兩張十元紙鈔與過期的學生證,錢包體積不大,卻承載了當時所有的金錢與地位。後來有了手提電話,有了專屬於自己的電話號碼後,就能通過交換號碼確立自己的社交圈;通訊錄上的名字逐漸增加,與他人保持聯絡成了一種樂趣,也成了一種負擔。三寶之中,最晚才取得的是家裡的鑰匙。以前覺得要是能把自由具象化,那麼得到的必定會是一把鑰匙,而如今想來,沒有鑰匙的童年或許也是件幸事,門鈴響起,家裡總有應門的人在,實在難得。
出門在外,錢包、電話、鑰匙都是身外之物,而真正讓人安心下來的,是這些裝備所象徵的價值。身份、關係、歸宿,重複默唸咒語,在大門關上前再次提醒冒失的孩子,帶上真正的寶物。
林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