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跳脫粉紅屬性的“芭比”
——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
今年北美的暑期大片有《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上集》和《奧本海默》,但鋒頭似乎都被《Barbie芭比》搶走。據稱該片在首映後獲得了許多影評人的超高評價,票房也很可喜,在北美地區打破多項紀錄,包含今年的最高首周票房、最高單日票房,還有女性導演執導電影最高排片紀錄等。
《Barbie芭比》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本來芭比在芭比樂園過着完美的人生,豪宅、跑車、數不盡的華服和派對,但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比如她的一天不再一帆風順、她開始思考死亡的意義,甚至她的雙腳也不再是完美的高跟鞋型——她竟然腳掌落地了!接連出現的不完美打破了芭比樂園的平靜,意識到危機的芭比被迫前往真實世界探尋真相,而她名義上的男朋友肯(Ken)也跟她一路同行,開始了一場大冒險。
這是一部粉紅色含量純度極高的電影,幾乎每個鏡頭中都有粉紅色。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芭比的母公司美泰開始推出以粉色為主的芭比包裝盒後,芭比的形象開始跟粉紅色關聯起來。粉紅色雖然是最古老的顏色之一,但到今天也慢慢有了較為明確和固定的文化意義,代表芭比、少女、天真、浪漫等等。而《Barbie芭比》這部電影,仍未能跳脫粉紅屬性,情節和內涵都太天真了。
首先,芭比一直被詬病的一點是帶來了女性的外貌和身材焦慮。影片中芭比玩具在真實世界的主人就有着不完美的身材。然而除了芭比在找到主人女兒的那一刻,被小女孩尖酸刻薄地罵了一通她會傳播身材焦慮以外,影片中再也看不到對這一點的審視和改變。不僅如此,對於橘皮組織等破壞外貌的恐懼,貫穿全片。要知道,這可是一部打着“女性主義”旗幟的電影,而女性主義一般認同及強調女性自我價值不應被外貌和身材所決定,這一點若不能在影片中體現出來,那其中女性主義的價值觀就會大打折扣。
當然在一開始芭比與其他玩偶的競爭中,就是因為身材才會脫穎而出。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着多元文化和女權主義的興起,外形單一、製造身材焦慮的芭比娃娃開始被冷落。儘管美泰極力推出多種外形和身材都與傳統芭比娃娃不一樣的新芭比娃娃,但未能逆轉銷售頹勢。《Barbie芭比》這部電影也是美泰企圖打一場翻身仗的嘗試。
影片中的芭比來到真實世界後,發現一切都與芭比樂園中不一樣。沒有女總統、獲獎的女作家、女高管,所有的要職全部由男性擔任。更糟糕的是,跟她同行的肯在真實社會中感覺如魚得水,並把在真實世界中的這一套全部帶回芭比樂園,導致樂園徹底亂套。而芭比撥亂反正的終極武器,並不是讓女孩子們變強大、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利用男性的嫉妒心,讓他們內部大打出手,從而實現芭比重新拿回樂園控制權的目的。
這令人很失望。芭比們用了如此過時的方式來奪回她們的歡樂世界,樂園中的那些女總統、獲獎的女作家、女高管等去哪了?是否女性要實現自身的目標,僅憑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不行的,所以只能利用男性的弱點嗎?而且,女性的互助,就是在這麼無聊地吸引男性後,再激發他們的嫉妒心達成的嗎?
所謂女性主義,又名為女權主義(Feminism),根據維基百科,在漢語中可能會被音譯為費米主義,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追求性別平權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包括消除性別定型觀念、爭取為婦女創造與男子平等的教育和職業機會等。這部影片中有提到女性怎樣為自己爭取、創造與男性平等的教育和職業機會嗎?並沒有。相反,這部影片塑造了兩個割裂的世界,真實世界是個男權社會,芭比樂園是個女權社會,兩個世界似乎無法調和,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是典型的男女對立。實際上,女性主義要求的是一種平權,而不是二元對立。所有以性別對立來說事的電影,都是對女性主義的誤解。
影片被高讚的結尾確實設計得很好,芭比來到真實世界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約見婦科醫生,言下之意就是她想做一個真正的女人。芭比在女性意識上的覺醒,是女人對自我的認知和肯定。芭比知道在真實社會中成為一個男性,在男權的世界中會有多遊刃有餘,但她堅定了自己成為女人的選擇。其實,如果芭比在經歷了真實世界的不友好之後,出人意料地想成為一個男性,那這部電影的諷刺效果才會拉滿,而且不落俗套。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被美泰寄予厚望的娛樂片,從廣告效應和商業價值來說,都達到了預想的效果。但對真實世界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畢竟,回到真實世界的芭比仍然一身粉紅啊!
龍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