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升機不如做避風港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相信許多家長都感同身受。然而,“憂”是不是意味着事事都得插手?可不可以把這些“憂”留給自己,別為子女徒添煩惱?
曾經看過一段新聞,台北一間小學舉行畢業旅行,一名原以為已獲得校方同意隨行的家長,在當天早上被拒絕同行,校方稱是溝通有誤。他當場抓狂咆哮,一路追打校長及主任,在一群為旅行興奮不已的學生前上演了一場鬧劇。我不知道校方最後是否妥協了,但我猜他那已經十二歲的孩子一定覺得顏面盡失。已經小學六年級,究竟為何非同行不可?
現在幼稚園有校外活動或者畢業旅行時,都會釋出一部分名額讓家長報名。校方認為這樣既可促進親子關係,又可協助老師維持數十名小孩的秩序。但在我讀書那個年代,家長都為口奔馳,沒有“義工家長”這回事。當每個同學都一樣的時候,其實並不會覺得有任何缺失,反而可以全情投入活動。
孩子真正意義上的長大,不僅是年齡上的變化,更是心智的成熟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碰壁、困難、跌倒等這些都是成長中無法避免的。子女還年幼時,父母負責遮風擋雨,營造最安全的環境,給予最強的後盾,安全感給好給滿。但至少到了高小階段,就該學會放手。放手不是突然撒手不管,而是以前幫孩子做的事,現在從旁協助就好,每次放手一點,直到最後讓孩子能獨力完成整件事。
父母盡全力去愛孩子的同時,也必須讓他們知道,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當孩子的避風港,讓他們遇到大風大浪時有港灣可以暫避,但沒有必要做時時刻刻在兒女身邊盤旋的直升機父母。正如作家龍應台在《目送》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離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