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鹽井產井鹽
圖/文:鄧偉然
早前,日本政府不理外間反對,強行將福島核電廠的核污水排放進海洋深處。許多民眾因恐慌湧到民生市場及超級市場“盲搶鹽”。核污水排海,遺害千萬年。即使我們將鹽購滿一室,亦難避免核污水對人類的健康禍害。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食鹽來源分別為井礦鹽、湖鹽、海鹽,其中井礦鹽佔比百分之八十七、湖鹽百分之三、海鹽百分之十。我國井礦鹽及湖鹽蘊藏量豐富,預計未來食鹽生產比例還可能有調整。
芒康鹽井生產食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國內少有的仍保留手工生產食鹽的鹽井。該鹽井位於西藏昌都區芒康縣鹽井鎮,海拔兩千三百公尺。昌都區是瀾滄江上游的流域,江水由北向南流經鹽井鎮,五百公尺長的瀾滄江兩岸,山邊高低起伏分佈着三千多塊鹽田,鹽田的生產主要由居住在兩岸的納西族和藏族婦女承擔。
鹽田生產先要由鹵水開始。分佈在瀾滄江兩岸的鹽井是當地先民開挖的,鹽井內的液體含鹽量極高,當地稱這種液體為鹵水。為方便汲取鹵水,鹽井周邊分設有鹵水池。工人背着滿桶的鹵水到鹽田傾注如下,當地乾燥的天氣及高原的陽光,很快便將鹵水的水分蒸發掉。鹽田的水分蒸發後,工人用木製的拍子拍打鹽田,不久便有晶瑩剔透的白色顆粒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