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老師
那是一個離校數十年的學生們回母校重聚、整個禮堂充滿多年不見的師生的熱鬧場合。我在擁擠的人群裡尋到熟悉的她。大家都穿着斯文,一起拍了一張正經的合照。她笑着對我說:“我想起了我退休的那天。”
她是我的小學六年級班主任,但在通訊錄裡的名字,一直是“婆婆老師”。那時候還沒有社交媒體,連接網際網絡要等待漫長的撥號,人與人之間的隔空即時通訊,只能依賴電話。而我在許多個晚上睡前,除了給自己的外婆打電話閒聊日常以外,都會打電話給“婆婆老師”。
四、五年級時,我的鄰座是一個因為文弱膽小而常被同學們排擠的男同學,於是有時會幫襯一下他的課業,也常與他聊天。但小學生把愛情的組成看得太簡單,也認為愛情是應該被嘲弄的,因此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被一些有意無意、但確實造成傷害的譏笑困擾。直到六年級時,她在第一堂班主任課裡,請我們把當時困擾心事寫在匿名信裡。在她任教的數學科作業簿裡,她也鼓勵我們可以留下任何想和她傾訴的小留言。
我戰戰兢兢地寫下困擾自己兩年的事,卻從沒想過會被認真看待。她在之後的班主任課裡,與同學們講起“欺凌”與“歧視”,在課後留了她的電話號碼給我,類似社工輔導熱線,而當時學校的駐校社工機制還不如現在完善。
她退休的那一年,我趁着大學的暑假回到母校,見證她的榮休。那一天還有許多她曾經任教的學生在場,有的是離校多年的社會人士,有的是學校裡的新一代老師,有的是與我年級相近的學生。
如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有各種名目的評核方式,有不同的“卓越”與“優秀”教師,乃至“名師”。但如果回到最初何謂一名好老師,我想,學生心裡都知道。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