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20日
第C06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淺談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

淺談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

隨着人類已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近年“人工智能”字句經常出現在各資訊媒體及社會各行各業,ChatGPT或Sora等工具也積極促進大眾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及思考。從人類科技歷史上的經驗可知,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必然會淘汰一批持舊有技術的行業,但又會產生出依附新技術的職業崗位。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早前對《本地學制正規課程框架》進行調整,其中一個方向是“加強編程教育及人工智慧教育”,體現出“人工智能”將融入到教育層面中。筆者嘗試在這個教育議題中作出淺薄思考。

一、對新技術抱正面態度

記得本人在剛投身教育行業時,有一位老前輩曾批評教師不應在課堂中過分使用PPT,認為相比純用黑板教書,使用PPT會讓學生學習思維不集中,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時至今日,相信絶大部分教師都認同PPT的優勢,不至於濫用,且懂得如何把它融入日常教學中,包括課堂互動等。同理,我們應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等工具嗎?筆者認為身處人工智能急速發展的時代,禁止學生使用是徒勞無功的。我們應該樂於去面對且把它視為一種“工具”(正如當年面對如何使用PPT),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這個工具,以及這些工具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未來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將成為教師必備教學技能。

二、思考教師的角色

傳統上教師的職業定位是“傳道、授業和解惑”,教師把書上的知識灌輸入學生的大腦中,學生腦中能儲存的知識量直接反映出教師教學的成效。

然而,相比教師的面授,現時學生直接在網上獲取資訊和知識的效率更高,也有不少企業已研發出個性化學習平台,電腦根據學生的實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內容、建議及策略。因此,一些需要高重複性或高精確度的工作將會被機器替代,所以人工智能確實是會取代“純教書匠”。有見及此,筆者認為未來教師教授知識的職能會逐漸減少,但教師職業定位應更具專業化,要真正發揮“育人”的功效,為學生指引明路。

三、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Benjamin Samuel Bloom)對認知目標分成六個階層(包括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過去學校教學重視學生紙筆上的測驗成績,考查學生認知目標的範疇相對較低。然而“人工智能”的介入或許能改變現在教學模式。我們或許不再需要學生去背誦知識,例如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針對特定議題向ChatGPT問一個“好問題”,從獲得的回覆中進行追問或綜合分析,繼而積極創造出新事物或想法等,學生不需默寫書上的知識,反而要求在課堂中分享和解釋自己的想法或事物的運作原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及參與者,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而教師從中更能突顯出引導者角色。

最後,筆者認為現時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影響仍在起步階段,未來在相關政策訂立、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跨學科課程建立、教學資源共享等議題有待逐步完善。

黃響麟

2024-05-20 黃響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9732.html 1 淺談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