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起的所在
——聽海倫 · 葛莉茉與薩爾斯堡室樂團
在第三十六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現場,七歲
的女兒讓筆者用簽紙在場刊特別標注一個節
目——法國的世界級女鋼琴家鋼琴家海倫 · 葛莉茉與薩爾斯堡室樂團。其將獻演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經典之作:莫札特的《伊多美尼奧》序曲;莫札特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貝多芬的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女兒並不認識這位鋼琴家,但海倫氧氣般的氣息和輕靈飄逸之感讓一個小孩為之着迷。法國人氣鋼琴家海倫 · 葛莉茉與薩爾斯堡室樂團連袂演出,重演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經典之作,葛莉茉不受困於遙遠的核心曲目,以深刻的洞察力、感性和非凡的技藝演奏出新的“視野”,以稀有的感性不時挑戰着樂迷的理性,把無數的耳朵懸在克制與縱恣之間。
帶着結點奏起序曲
海倫 · 葛莉茉似乎帶着一個去敘事化的結束點奏起莫札特的《伊多美尼奧》序曲,樂迷懸起耳朵,調動了諸神的齊奏,開始了雕塑般的堅毅力量。強弱交替的力度變化重複湧現,是大海和個體之間的較量,質疑權制的聲音重述了人類對於和平的渴望。海神的威嚴和伊多美尼奧的堅韌重疊出海浪的線條交錯。堅韌包含了溫柔,葛莉茉超越了以節奏傳達伊多美尼奧及其愛人的肖像,而是奏出了愛的意念。
葛莉茉在序曲結尾處,愛的意念沒有重演熾熱,而是以節奏錨定愛的位置,給古典音樂的公民留下足夠綿長的懸念,懸念的部分正是她捕捉到序曲最原始的本色。
G小調對每個人有同等
意義
莫札特把他自己帶有悲劇性因素轉化成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海倫 · 葛莉茉演奏行進的過程猶如深思,全景的展開悲劇旋律對每個人有同等的意義。把當時的現實與當下重疊,展現了音樂的真實性。她的旋律透過無盡的黑暗,卻回頭步步是光明。現實生活的阻擾而變得幽暗,在光明中微笑,噙着淚花,略帶哀愁。
第四十交響曲採用的是G小調,剛毅堅韌與哀傷的抒情在G小調中貫穿。G小調這種憂傷的調性在葛莉茉這裡得到了重塑,G小調的憂傷不只是憂傷,其悲傷有很多秘密,它從不嗚咽,她的指尖讓秘密保持敞開,溫柔的堅定和神聖的悲劇感在非封閉的狀態中。她如同走過了十八世紀,成為作曲家的轉世,傾訴着昔日的哀怨之情,聽着不覺在憂傷中怦然心動,痛楚的基調開始在悲情中微微鬆動。
指尖邁步的歌唱
海倫 · 葛莉茉展開了貝多芬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辭典般的厚重,豐富駁雜的古典音樂精髓被她不斷調動出來。她柔軟的雙手如同一位歌唱家,聯合來自莫札特故鄉的薩爾斯堡室樂團強化了全曲的歌唱性。演奏出抒情性,每個音節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在你的心底留下無法抹去的痕跡,這些痕跡累積在你的身體裡,你就成為了映射多重現實總和,每個音節不會取代另一個音節,所有音節在彼此精準協調後成為你身體裡的音樂儲備。
葛莉茉以驚人的廣度啟動整個樂曲視覺化的音節行進,光影被彈奏得若隱若現,秘不可宣加重了情深的影子,鋼琴聲部那種精巧纖細又深刻的旋律與樂曲的架構平行與矛盾中匯合,來回追逐。乍聽之時,眼睛竟然開始發揮了新的作用,身體在安靜中開始移位,重新安放在一種“極限”之中,細膩沖刷出肌膚般的柔美,讓樂迷以一口氣貫穿在聆聽之中,在內在意境抖出蘊藏已久的雄渾與沉靜,你也隨着音節邁步,進入歌唱。
葛莉茉與樂團
作為當今最炙手可熱的中生代樂手,葛莉茉特立獨行的作風、中性化的曲目選擇與其詮釋風格,讓她經常被拿來和瑪塔 · 阿格麗希相提並論。葛莉茉一九六九年出生於南法的普羅旺斯,童年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唱片,十三歲即進入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十五歲奪得法國年度唱片大獎,十六歲獲得古典音樂比賽首獎,十八歲在巴黎舉辦了她的第一次鋼琴獨奏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而享譽國際。她是在一九八五年贏得鋼琴成績的首獎,在畢業後不久就被唱片公司相中,灌錄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以及音畫練習曲。二〇〇二年成為DG的專屬音樂家,她的錄音無論是蕭邦的作品,或是舒曼的鋼琴協奏曲,都得到全世界樂評界的高度讚賞。至今葛莉茉已經與世界上各個頂尖的管弦樂團及眾多指揮合作過,更重要的是,她的獨奏會在全球各地舉辦,持續吸引滿座的人潮,座無虛席,年輕的她已達到傑出藝術家的成熟度,是當今最受矚目的鋼琴家之一。而薩爾斯堡室樂團除了定期參與薩爾斯堡藝術節和莫札特周等重要節慶外,亦常穿梭世界各地,其演出備受樂迷追捧,二〇一八年在澳門演出一票難求,成為古典樂迷追隨的純正之聲。這次在第三十六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出演,製造了新的音樂現實:葛莉茉的深邃和複雜性奏出一個樂團,樂團則一如渾然的個體。
留下的懸念
海倫 · 葛莉茉天賦過人,是少數不需依靠比賽獎項的光環而成名的演奏家。這位特立獨行的鋼琴家興趣廣泛,從文學到野生動物保育均有涉獵,其鋼琴家、作家、動保人士等多重身份所帶來豐富學養穿針引線般融入音樂中,音樂之外的實踐造就她對音樂擁有敏銳的覺察力和真知灼見,常有罕見的理解,以她的手法建構他的思想體系。
她曾經在一部實驗性戲劇中表演了夏洛特 · 蘭普林和一隻狼,格里莫在她幫助建立的紐約州北部狼保護區熱情地保護着這隻動物。熱情與理智集聚一體,積極參與野狼的生態保育,這位狼女鋼琴家,特立獨行的性格與美貌讓在她在女鋼琴家中更為矚目。這位年輕的法國鋼琴家,關於她的書籍和譯本近二十部,其曾經出過一本自傳《野性的變奏》。自傳的第一句話是:“我對童年沒有任何懷念。”她天生叛逆,為了發洩過剩精力才開始彈鋼琴,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天份。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野外與一頭母狼邂逅,狼竟然罕見地躺下與她親近,從此開始了她與狼的故事。鋼琴家的叛逆和與狼的故事出示了她敢於在嚴謹的古典音樂中突破規則,又如同她的演奏在第三十六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留下“懸起的所在”,以保持我們對她作品的思索。
林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