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聽力殘疾逾五千人
聾協倡三方面完善聽力保健
【本報消息】澳門聾人協會總幹事劉雪雯昨日出席活動受訪表示,該會現有約八百位服務對象,其中後天失聰,如工業性聽損、長者聽力退化等近年增幅持續上升,業界呼籲政府從法律、經濟補貼及服務整合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聽力保健系統。建議在制訂下階段的長者和復康服務十年行動計劃時,應重視聽力保健,考慮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聽力防護體系;針對嬰幼兒、青少年、長者及高危工作人士制訂干預策略;檢視噪音管制措施;建立聽力健康大數據平台;完善經濟支持體系等,以實現聽力健康惠及每個人的願景。
澳門聽力殘疾人口逾五千人,佔整體殘疾人士近半數,居本地殘疾類別第二位。劉雪雯指出,本澳聽障群體需求多元,如先天失聰者多倚賴手語溝通,後天配戴助聽器者則需口語訓練支援,惟現行政策僅依賴殘疾評估登記數據,未能涵蓋未申領經濟援助的隱性個案。
據世衛統計,全球每五人即有一人存在聽力問題,本澳實際有聽力問題人數恐高於官方統計。
促訂全民護耳教育
聽力損害常被誤解為老化自然現象,實則可能引發其他健康狀況。澳門現時雖然推行新生兒聽力篩查,但對兒童、青少年及長者關鍵年齡層仍未建立常規檢測機制。她強調需加強公眾教育,尤其針對青少年長時間使用耳機及遊戲噪音影響,建議將不同年齡層人士的聽力篩查納入公共衛生體系,並制訂全民護耳教育策略。同時促請政府檢視現行噪音管制標準與國際指標有否存在落差,並建立聽力健康大數據平台以精準掌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