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辣醬醞鄉韻
故鄉湖南雙峰縣的土特產辣醬,它的味道銘刻在我記憶深處,是一種醇香熱烈的鄉愁。每年盛夏,驕陽似火,天空湛藍如洗。這個時候,我的故鄉便迎來了曬醬的好時機。純樸的鄉親們開始了一場別樣的手工藝術,製作着獨特而美味的辣醬。
和鄉親們內在質樸的品格一樣,辣醬的製作並不繁瑣,但非常講究、衛生,每一道工序都透露着匠心,從選材到調味,每一步驟都精心把控,確保了辣醬的純正與美味。當然,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它的風味。鮮香、微辣、略帶甘甜,這些看似簡單的口味,卻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人一嘗傾心。無論是拌飯、炒菜還是作為蘸料,它的多樣性讓人百吃不厭。長期在外地念書的我,總會帶上一瓶當年曬的新鮮家鄉辣醬在身邊,吃飯時來上那麽一勺。正如我一好友所言:“這‘家傳辣醬’簡直成了你的廚房必備。”
民生永遠是最靈動的詩篇,而勞動人民曬辣醬時的繁忙則是其中韻味十足的章節。人們會仔細挑選顆粒飽滿的小麥,將其蒸熟。待小麥冷卻後,將其置於封閉的醬缽中,自然發酵。這個過程彷彿是時間在安靜地流淌,小麥悄然發酵,散發着一種淡淡的麥香。發酵完成之後,小麥被取出,洗凈,曬乾,然後研磨成粉,形成了獨特的醬胚。
接下來,是一場巧妙的調配,將醬胚加入適量的鹽和清澈的井水,攪拌均勻,形成了濃稠的湯水狀。這是一種調和的藝術,是經驗與心靈的默契。將調和好的醬糊置於太陽底下,讓陽光的溫暖滲透其中。這時候,人們會煮熟一鍋糯米飯,待其冷卻後加入醬糊中,再次攪拌均勻。在挑選上好的辣椒後,經過細緻的洗凈和水分瀝乾,人們採用刀法巧妙地將辣椒剁成細碎的顆粒。這些精心處理的辣椒碎片被輕柔地撒入醬缸中,伴隨着適量的鹽的傾入。在這個時刻,攪拌的舞蹈開始,手中的工具輕盈地在醬缸中遊走,將辣椒與鹽融為一體,演奏出了一曲混合的旋律。不久,整個家園彷彿被醬香瀰漫,氣氛溫馨而寧靜。這時,微風拂過,帶着淡淡的醬香味,飄散在家鄉的空氣中。那淳樸的香氣,如同是家的擁抱,溫暖而親切。
曬製好的辣醬彷彿是一個年代的記憶,每一抹紅色都沉澱着鄉音的柔軟,每一寸醬香都蘊含着歲月的深沉。它是家鄉的味蕾,是每一位鄉親情感的熔爐,將那片土地的辣椒、泉水、風土人情融會成一種獨特的口感和情感。
據說,我的同鄉、我黨早期著名領導人蔡和森在長沙和法國求學時,身邊也帶着一罐來自家鄉的辣醬。蔡和森的足跡與辣醬的飄香曾交織着一段不朽的傳奇,他的祖父蔡壽崧曾是永豐辣醬的傳人,那家名為蔡廣益的醬園,見證了蔡家與辣醬的深厚淵源。年少的蔡和森曾在蔡廣祥辣醬店學徒,那裡的醬香,不僅滋養了他的味蕾,更激發了他救國救民的壯志。歲月流轉,當今天的我們再次品嘗那曬醬的煙火氣,彷彿能穿越時空,感受到蔡和森那一代革命先烈的熱血與犧牲。他們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一切代價,用生命鑄就了新中國的輝煌。如今,每當辣醬的香氣在故鄉的空氣中瀰漫,我們不僅品嘗到了故鄉的味道,更感受到了先烈們的精神傳承。
曬製辣醬的煙火氣息,已然融會為一封撫慰的家信,在輕聲訴說着:他們的夢想,如今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悄然開花;他們的犧牲,早已融入了這片土地的溫暖與繁榮。我們將繼續攜帶着他們的精神火種,呵護着這片充滿生機的家園,讓那份堅持與信念,在平凡的日子裡熠熠生輝。
每當辣醬的香氣撲面而來,時常把我帶回那片青山綠水的土地,那裡的農舍散發着炊煙,小巷間傳來煙火氣息。每一口辣醬,都是一次心靈的回歸,讓我感受到家的溫馨和故土的深情。在異鄉生活的日子裡,每當品嘗上一碗辣醬拌飯,我就彷彿回到了家的餐桌旁。那種甜辣交融的滋味,已經銘刻在了我的基因裡,牽動着我每一處毛孔。
朱煒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