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女性與家庭生活
“一個女人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在世界中獲得一個小角色?”
這句話印在《生活的代價》書腰最顯眼位置上,讓每一個女性讀者看到都不禁停下沉思。
《生活的代價》是德博拉 · 利維女性成長三部曲的第二部:論女性與家庭生活,由十四篇短文組成,利維在本書裡講述了自己離婚後的工作與生活,以及母親去世帶來的打擊等狀況。這本關於大主題的小書,與其說是一本回憶錄,更像是一份雄辯的宣言,表達了利維在後家庭世界中的“全新生活方式”。
作為英國新生代的作家,利維身兼多重身份,她不僅是才氣橫溢的小說作家,也是人氣上升的劇作家,還是一位詩人。利維在寫作形式上的嘗試一直較為多樣,她經常與視覺藝術家合作,也曾於九十年代初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創意藝術,她的《碎成十二片的心》其中一篇《星塵國度》還被改編成圖像小說出版。利維嫻熟老道的寫作技法、深沉廣博的思辨和一以貫之的沉穩文風,給讀者帶來了鮮明的辨識度,縱觀其作品,我們幾乎可以用“碎成十二片心”來初步歸納她向來關注的題材與寫作特色。
她的每個句子都是清新優雅的小傑作。這部《生活的代價》被《衛報》評為“廿一世紀一百部佳作”之一,獲二〇二〇年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在這部短小、感性、富有爭議的紀實作品中,利維不僅坦誠回顧了自己婚姻破裂、母親離世的人生至暗時刻,更思考了對女性而言什麼才是有意義、有價值、有樂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
· 波娃、詹姆斯 · 鮑德溫、埃琳娜 · 費蘭特、瑪格麗特 · 莒哈絲、大衛 · 連治、埃米莉 · 狄更生等藝術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為女性生活的終極自由。書中寫道:“這是歷史上每個女人的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愛和勞動創造了一個家,結果是滿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
現代的女性,既要當女人又要當男人,而男性,無論婚前婚後,離婚與否,都只是男人。
在女性三部曲裡,我們會發現利維對於女性之間的聯繫非常關注,她談起波娃的選擇,引用莒哈絲的《物質生活》,也特別留心身邊女性的聲音,不論是對她冷嘲熱諷的珍還是使用巧妙語言為她打氣的克拉拉,還有那些沒有名字的妻子。本書裡,利維寫自己最好的男性友人已進入人生的第三段婚姻時,會思考: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迫切需要婚姻?與此同時,一個女性不再作為某人的妻子生活,她必然會問——我是誰?召回自己的姓名是女性在這場生活之戰的必經之路。作者透過文字溫和地表達着女性的困境、女性的抗爭、女性的自由、女性的代價。
本書的原版副標題是《一部工作自傳》,對現代女性來說,家庭與職業同樣是工作,她們身兼數職——職業女性、母親、妻子、家務勞動者等等,像利維這樣離異的單身母親則要肩負更多,比如說修下水道。《觀察家報》形容利維是一位慷慨的作家。這部回憶錄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不僅關於她生命中的痛苦里程碑——婚姻的結束、母親的死亡,也關於活着是什麼。除了維吉尼亞 · 吳爾芙之外,我想不出還有哪位作家能更好地寫出邊緣、家庭、非事件以及身為一個女性的意義。
而利維,在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你此刻讀到的文字,正是以生活的代價為原料,以數字墨水製成的。”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