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習策略
上期提到,我們熟悉的學校教育,大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就是通過標準化的課程與結構化的教科書,透過一致的教學進度和考試評價,為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積累知識。而線上學習教育對比而言,應當具有與之不同的時空、組織、主體、資源與評價模式,才能發揮線上學習獨有的教學優勢。
楊曉哲教授提出,線上學習和課堂教學分別有以下的特點和優勢:
1. 課堂教學交流更密切,線上學習時空更靈活。
2. 課堂教學組織關係更穩定,線上學習教學主體更多元。
3. 課堂教學教學資源以教材為主,線上學習電子資源較為廣泛。
4. 課堂教學採取紙筆階段性評價,線上學習側重嵌入式評價。
從上面提及的可以看到,只要充分認識兩者的優勢和限制並加以發揮,這次疫情的挑戰,將為之後課程改革迎來進一步提升教育品質和成效的絕佳機遇。
總結這段時期不同地方同仁開展線上教學的經驗,使我們都明白線上教學不單純是老師和學生利用資訊科技手段的教學實踐,而更重要的是,老師應該更多發揮其教育專業素養,在實現線上學習的同時,把關注點落在充分發揮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功能。
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學習主要涉及心理投入活動,這種活動的機制是在學生容量有限的記憶中進行,當中,學生的原有基礎知識對其進一步進行學習和加工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線上教學要實現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有需要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上述機制採用相應的策略。其中,比較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心理投入的學習活動。
所謂心理投入,是日是學生在學習期間為達成學習目標而採取的心理活動。例如指引自己注意在相關重要內容上,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以及構建出新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等。因此,線上學習要採用相應策略以引發學生的心理投入活動。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在線上學習呈現的教學內容中,適時加入可以通過點擊等方式以讓回答問題,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將有效且明顯地引發學生心理投入活動。如:“這一概念的還有哪些例子?”“這觀點與上一部分講的觀點有何異同?”“這裡學習的內容與以前學過的內容有何關聯?”對諸如這樣的問題,學習者要回答就必須執行上文提及的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關聯、構建新知識內部的邏輯聯繫等心理投入活動。
另外,針對學生有限的記憶容量,第一種策略是“剔除”,即刪除在線學習中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文字、圖片、動畫、短片、音頻等內容。第二種策略是“分隔”,將較長的教學短片分隔成若干較短的片段後逐一呈現。第三種策略是“卸載”,要求學生在觀看連續播放的直播時做筆記,以便將相關的在線學習的內容卸載到外部儲存媒介上,從而減輕工作記憶暫時保存和加工信息的負擔。
(戰疫後的課程思考 · 三)
一 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