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實權超憲法所賦
普密蓬原來並非國王,他的兄長才是。
一九四六年,其當泰王的兄長因不明原因槍傷駕崩後,普密蓬才接任,但他沒有馬上登基,而是返回瑞士繼續學業,直至一九五○年才正式登基並大婚。當中的四年,由王叔猜納親王攝政。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猜納以普密蓬之名促成軍事政變,推翻了鑾探隆 · 那瓦沙瓦領導的政府。兩年後,攝政王簽署了一份“一九四九年泰國憲法”,恢復了國君於一九三二年暹羅立憲革命中失去的多項權力。
泰國一九三二年發生了“暹羅立憲革命”,那是一場由軍人和部分受西方教育影響的平民發動的不流血政變,在法理上結束國王八百多年的絕對王權統治,泰國從此進入君主立憲。
環顧世界,君主立憲國的君王沒多少實權。但普密蓬卻保留了不少權力,其政治影響力亦非同小可。這固然同他一生人形象正面,私生活規行矩步有關。他的政治手腕及很多舉措都廣受好評。
另一方面,普密蓬善於和對他忠心的軍人和政客結盟,利用他們鞏固王室地位。在政治動盪時期,確保整個局勢穩定,不動搖王室利益。他又支持不斷將憲法修正到利於王室。在普密蓬年代,他通過與軍方結盟,逐步把被剝奪的王權收復,“欺君法”是其中一件利器。不少評論都說,嚴厲的“欺君法”實質上保障了他不受任何攻擊,任何試圖批評王室的人,都遭到嚴厲懲罰。他亦無意拆除一直以來嚴密地保護着他的金鐘罩。
泰國歷次政局動盪,國王都以超然的仲裁者身份影響大局。政客為了借助王室聲威鞏固自己勢力,年長越久,泰王的實際權力超過憲法所賦。
泰國總理見國王,與之對話談政事是要在地上以匍匐的姿勢進行,政府首腦卑微若此,世界獨有。
(濫用“欺君法”敲響泰王室喪鐘 · 五)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