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局長憂分區影響歷史記憶
在諮詢會上,前文化局長吳衛鳴出席並發言,他關注分區問題,舉例如美副將大馬路把望廈區分為東北和西南,又舉例蓮花徑消失在北區二,指出拱北有蓮花路。
他認為,蓮花徑是與祖國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擔心歷史肌理消失;又質疑十八區的命名好冷漠,猶如工業的功能分區,擔心歷史記憶消失相當危險。
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麥達堯解釋,分區主要是沿用統計分區的概念,比如歷史城區分三個區,這些區與歷史城區關連性較強,故歸類為同一個地方。
他坦言,部分區域的規劃,會因道路設計而分割,但即使分開不同區,規劃上仍對城市肌理或文物等方面作相應考慮。至於蓮花徑則在二十三條視廊當中有特別提到。
對於吳衛鳴指出,城規要有標準和準則,以深圳為例,十萬至十三萬人有文化中心,香港亦有相關規定。麥達堯表示,圖書館、安老設施等公用設施標準,在總規過程及分區規劃中,都會與權限部門尤其社文範疇相關部門有緊密配合,相關部門會提供標準,比如兩萬人設置一間圖書館,新區在這方面上會盡量滿足此標準。
十八區命名僅規劃
至於舊區部分區無法即時按標準提供設施,不同區要因應實際情況,會與權限部門商討,盡量提供更優質公共設施。
亦有攝影師發言時,直指十八區命名方式“好求其、好懶”,澳門是世遺歷史城區,文化底蘊深厚,“咁簡單東區一、東區二、東區三,我覺得搞笑咗啲,你哋以何標準命名?”
麥達堯回應稱,這僅是規劃上命名,方便進行下一階段的詳細規劃,強調對現行的任何行政分區無任何影響,不會變更分區的命名,“冇特別去對呢啲命名做特別嘅諗法,市民有呢個意見,我哋會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