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豬扒
今期會向各位讀者介紹吉列豬扒,相信很多朋友在西餐廳甚至茶餐廳食過,是一道非常普遍的地道菜式,到底算不算是澳門土生菜呢?
很多上一輩本地人都覺得吉列豬扒(葡文Costeleta Panado)是來自葡萄牙,亦有人講吉列豬扒來自日本(日文Tonkatsu とんかつ),甚至有傳來自法國。那麼,吉列豬扒最早來自哪裡呢?
最早的吉列豬扒應該是來自意大利米蘭市(Costoletta Alla Milanese,中文即是米蘭豬扒),是意大利的著名菜式,當中用到很大塊的有骨豬扒,表面浸上雞蛋汁、麵粉和芝士粉,再拿去炸至金黃色。在意大利人Pietro Verri 的著作《Storia Di Milano》中,記載於一一四八年在米蘭聖安波羅修大教堂(意大利文叫做Basilica di Sant'Ambrogio)舉行的午宴,大廚就烹調了這道吉列豬扒來宴請賓客。
這道菜式很快就傳遍整個歐洲,甚至遠至拉丁美洲;當然,因應各地口味不同,做法亦有所調整。除了用豬扒之外,葡萄牙人也會用到牛扒和牛仔肉,拉丁美洲地區就會用到雞扒;來到亞洲,日本人就喜歡配上咖喱汁。傳到澳門後,為迎合澳門土生和華人的口味,土生葡人家庭在醃製時使用了中式和西式的配料,做法也作出了調整。各位讀者不妨跟着做,從而了解中西飲食文化融合的味道。
做法
1. 洗淨豬扒,用刀背拍鬆底面兩邊,再用月桂葉粉、蒜鹽、生抽、白酒、白蘭地、胡椒粉混和醃約兩小時。
2. 將雞蛋攪拌成蛋漿,將醃好的豬扒放入蛋漿,直至全塊塗滿;再將豬扒放入麵包糠,令表面沾滿麵包糠。
3.開鑊落油,注意不要燒滾油,用木筷子測試油溫度,當放下木筷子時油表面有氣泡,就可放入豬扒炸,直至熟透、撈起,用隔油紙吸走表面的油份,即可上碟。
歐嘉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