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4月22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關我七事

關我七事

《老子》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老子》是一部哲學書籍,哲學是深奧的學問,不易理解,而《老子》哲學似是難上加難。不過這一章是比較淺白。淺白,並非說它膚淺,就用《老》之道,還說《老》之文,正是“大盈若沖”。沖,虛也。四十五章這段文字是說:最圓滿的東西像欠缺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的;最充實的東西,好像空虛,然而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看來似是彎曲;最靈巧的東西,像個大笨蛋;最卓越的辯才,像口吃。它的結論是:清靜能克服擾動,寒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堪作人們的模範。

信不信由你。“大辯若訥”,那人呆若木雞,沉默寡言,但不是啞巴,當他一開口便語驚四座,鴉雀無聲。

辯的本義是討論事物的眞理。《荀子 · 非相》:“故君子必辯。”不過荀子又說:“有爭氣者,勿與辯也。”荀子是這樣說的:崇尚禮義,即使還不明白,仍不失為崇尚禮義之士;不崇尚禮義,縱使明察善辯,不過是一個散漫不羈的書生而已。有人問不合禮法之事,不須理會他。……態度橫蠻的,不要與他爭辯。

據《荀》的說法:“故君子必辯。”這種辯論是很斯文而有雅度的,換個角度來看,“辯”即是爭執,粵謂之“拗頸”、“頂頸”。鄙語“歪嘴尿壺”,用器官形容拗頸,是那話兒的頸。故鄙語又云:“剩錢講命,笨實頂頸。”語雖鄙俗,卻符合《荀》說的“有爭氣者,勿與辯也”的經驗之談。

曾見有“爭氣者”二人,當然是“大辯”,聲如墟市,其一面紅,其一耳赤,各請來“娘親”,搬出器官。其中一人說:“關我七事乎!”何謂“七事”?乃古代治國的七大事。言者非治國之人,當然與“七事”無關。另一種“七事”,是唐代武官隨身佩帶的七件用品,計為: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眞、噦厥、針筒及火石。有點像童軍露營物品。至於契苾眞與噦厥為何物?待考。

冬春軒

2021-04-22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14700.html 1 (筆雯集)關我七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