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01日
第F02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科幻舞台 情移何方

《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中間是機器人演員。

科幻舞台 情移何方

尼修斯

虛擬影像在台上成為表演者,甚至是萬人追捧的偶像,過往只是小說電影情節,現在日本有初音未來,內地有洛天依,不少的製作投資公司看着市場,陸續推出你能想像、他能做到的完美偶像。虛擬影像雖然以立體呈現,但始終還只是一個影像,摸不到、捉不實,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否令機器人上台演出,甚至取代了演員的位置?機器人的動作還是不靈活,很多動作也未能如人類般做到,而且他不會演得比真人好看吧?說到這裏,必須要提這個名字:平田織佐。

“機器人劇場計劃”是日本劇場導演平田織佐與機器人科學家石黑浩在二○○七年開始合作的計劃,讓真人與機器人同台演戲,首個作品《工作的我》,其中兩個角色由機器人飾演,當中有不少的對話場面,劇情簡單,但十分具啟發性,以一間大學實驗室為背景,人類與機器人合作去研究猩猩,從中思考究竟什麼才是人類。

這計劃之後陸續推出了多個作品,引起廣泛的討論,有人認為這只是奇觀式的演出,有人認為這能激發起對未來更多的思考。平田織佐表現出來的,並非前者,而更多是藉着人與機器人同台的對比,及機器人演人類角色時的異化,加深了他對當代社會問題的探索。以他曾在台灣演出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及《變形記——人形機器人版》為例,前者改編自契訶夫的同名作品,場景從十九世紀的俄國鄉村改變成未來世界的日本小鎮,把軍人父親的角色改成了機器人科學家。而三姊妹中的三妹就是由人形機器人飾演,是父親為了保存已去世女兒的意識與外貌而製造的。另外還有一個非人類面貌的機器管家。平田以三妹的設定,談論日本宅居族的現象,他們只留在家中逃避社會壓力,放棄了人際真正的互動。依賴着科技發展而生存的人類,存在的意義會是什麼?

《變形記——人形機器人版》改編自卡夫卡的同名小說,把原主角發現自己蛻變成昆蟲的設定,改為機器人,他不知如何融入社會,無法面對真實的人類。劇中主角的父母與妹妹都面臨失業、罷工、戰爭的問題,不過改編後的版本結局比較陽光,家人接受主角的蛻變,一起面對生活難關及旁人異樣目光,而非原著中,把主角放棄。這齣戲談論人的本質,加入一個醫學實習生以科學立場對話,嘗試定義“人”的意義。

演員是否有可能被機器人取代,是未知之數。但我相信只要應用得宜,用什麼“東西”來演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轉換帶出什麼訊息。或許將來會有人類劇場、半人類劇場、機器人劇場的出現也說不定。

有人會擔心機器人搶走演員的飯碗,我更擔心的是台上依然是人在演戲,但台下所有觀眾都變成機器人了。(下)

2021-07-01 尼修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29255.html 1 科幻舞台 情移何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