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閱讀《惡血》這本書的時候,你很容易會忘記自己正在看的是真實的報道文學。儘管本書作者,也就是紐約時報資深記者John Carreyrou以平鋪直敘的語言,佐以大量的訪問和詳細的描述,以客觀事實撰寫出如新聞報道一樣的厚實文字,但也不影響真實事件當中各種匪夷所思的誇張情節,比起暢銷小說更加曲折離奇。關於有史以來矽谷獨角獸最大的醫療騙局,很多地方對於常人來說絕對超乎常理,但卻真真切切地上演了。
書中的主角,是被稱為“女版喬布斯”的Elizabeth Holmes,有着與喬布斯類同的背景和遠景:從名牌大學退學,個人魅力出眾,行事作風大膽,一心打算以先進科技改變世界,而且是在能直接造福大眾的生物科技上開創先河。如果你在網上搜尋她的名字,會看到照片中的她目光銳利直視鏡頭,兩指之間拿着一顆小小的膠囊,聲稱只需抽取這一丁點份量的血液,就能在她的儀器上作出許多檢測,預防許多重大疾病的可能性。因為這種檢測非常簡單,所以收費便宜,更可以把數據與醫院資料庫相連,節省大量醫療成本。那麼從此一台小小的檢測儀器,就可以如同iPhone一樣進入到一般家庭當中,全人類都將因此而受益。這一切聽起來是如此美好,以至於Elizabeth Holmes的公司估值一度高達九十億美元,但沒有想到是,Elizabeth Holmes由始至終都在編織一連串的謊言,並成功騙過了美國最頂尖的投資者和科學家。
為何能夠讓泡沫持續那麼長的時間?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Elizabeth Holmes從來不接受反對的意見,拒絕所有質疑的聲音,而且把事情的全貌掌握在她自己一個人的手裡,除了她,每個人都只能像瞎子摸象一樣工作,對公司的現況和發展深信不疑——也只能不疑,因為如果一旦有懷疑,馬上就會被她開除掉。就這樣,留在身邊的員工都是深陷其中的人,其他那些試圖看清全貌的人,比如公司的員工和顧問、股東和投資者、監督相關法規的人、競爭對手等等,都像是零散的部件,只能一塊塊地拼湊起來,事情才會顯露出全貌。也因為這樣,所以這本花了作者三年半時間,對抗財團和律師,一點點搜索資料和調查背景寫起來的書,拼湊起來的完整真相,才更有值得一讀的意義。
在書中的最後一章,作者寫道:“持平而論,我敢說,十五年前她剛從史丹福輟學時,並不是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詐騙投資人、置病患於險境。根據各方的描述,她有一個真心相信的願景,而且全心投入實現。”也許她的野心太過龐大貪婪,容不下任何干預,也許就像古話“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有才華的人被自己和所有跟隨者的野心狠狠吞噬,是她,也是全世界的悲哀。
唐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