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與評價反差極大的《唐人街探案3》
《唐人街探案3》首映日狂收票房十點五億元,不僅打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一直保持的內地首映日票房七點二八億元的紀錄,成為內地電影史上首部單日破十億票房的影片,而且超過《復仇者聯盟4》在美國首映日一點五七四六億美元票房,創單市場單片首日與單日全球最高票房雙紀錄。《唐人街探案3》自預售啟動後的三十六小時,總票房破億,刷新國產電影預售最快破億紀錄。並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單片預售票房的最新紀錄。《唐人街探案3》在不斷打破電影史紀錄的同時,卻未能收穫與之同等的評價,二月十二日首映日當天,總計超過十一萬人在豆瓣標記,評分爆冷從開始的六點八下跌至六點二。公映第二天,超過廿四萬人在豆瓣標記,評分又下跌到六點○,截至二月二十二日在豆瓣有超過六十三萬人標記,評分已下跌至五點六(目前爲五點四分),為春節檔電影中評價最低的電影,也是同系列電影中評價最低的電影,可以說該電影創造了四十億票房電影當中,評分最低的奇蹟,電影內容口碑平平,票房卻一路飆升。
如果說,在影片當中植入廣告,是商業電影的一種慣例,那麼《唐人街探案3》卻開啟了另外一種在廣告片當中植入電影的先河。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是甚麼呢?我想其中一定會包括廣告,一部長達一百三十六分鐘的《唐人街探案3》經過筆者的粗略計算,片中一共植入了十四個品牌的廣告。十四個品牌分別為耳機、飲料、銀行、方便麵、電視機、牛奶、汽車、遊戲、豪華汽車、電腦、電商、白酒、歌唱App、化妝品品牌。讓觀眾感覺最突兀的廣告可能是某耳機、某飲料、某方便麵、某電視。秦風從下飛機到機場裡面的打鬥場景,脖子上戴的是某品牌耳機,無論是從發生在機場裡的打鬥場面,抑或是剛下飛機的場景來看,在脖子上掛一個耳機都會讓人感覺非常突兀,難道這個耳機是什麼秘密武器不成?託尼 · 賈在影片當中飾演一個身手敏捷、下手狠辣的偵探,並且車廂打鬥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段,但在他打鬥的同時,手中還拿着一瓶飲料,這個飲料的植入讓他瞬間破功,導致車廂裡激烈的動作戲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來都那麼滑稽。此外在密室闖關遊戲中,當他打不過一群人時,他非常自然地拿出那瓶飲料,打架還自帶飲料,這也沒有誰了,更離譜的是電影鏡頭還給了一個特寫,我覺得所有觀眾就差託尼 · 賈說出“累了困了,喝XX”,難道託尼 · 賈手裡的飲料打鬥的時候可以當作板磚甩出去,要不怎麼手裡頭一直拿着飲料?小護士在太平間裡一邊吃泡麵,一邊看恐怖片,過了一會兒,另一個護士又拿起前面那個護士吃過的泡麵吃了起來,這畫面看來總讓人感覺有點省略號,結果,秦風走在街頭的時候又拿起了同款方便麵吃了起來,一邊走一邊吃,直呼“好傢伙”,導演為了讓某品牌的方便麵上鏡也真的是花費心思了。秦風等人去小林杏奈家,卻發現小林杏奈被綁架了。電影使用遠景、中景多次鏡頭展示某品牌電視機,難道甚麼時候開始使用電視品牌標誌做屏保了?另外在電影末尾處,法庭的庭審當中,又出現這個電視機品牌的標誌,難道是這個標誌對於案情有甚麼提示嗎?
有網友評論《唐人街探案3》,推理不硬核,劇情不燒腦,武打不精彩,廣告太直白,取景太老套,搞笑太低級。但我想說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唐人街探案3》,也是一部要懸疑有懸疑,要推理有推理,要武打有武打,要思想有思想,要大場面有大場面,要搞笑有搞笑的電影。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片長時間裡,《唐人街探案3》向觀眾壓縮式的呈現了當下的日本文化,地標東京鐵塔,繁忙的澀谷街頭,Cosplay(角色扮演)、相撲搏鬥、劍道精神、泡湯、黑幫、恐怖片等等,當下我們基本上能想到的日本元素,電影都帶觀眾一網打盡。
“我一直想把《唐探》做成一個IP,還不只是秦風和唐仁這兩個人。就像漫威一樣,它會形成一個所謂的漫威宇宙。”《唐人街探案》導演陳思誠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這樣說過。我想,這個IP未來究竟會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木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