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推動更高水平金融開放
七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人民銀行和外管局下半年工作會相繼召開,一系列政策部署開展。關注點有:
一是深入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國常會要求,主動對標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標準,推動形成以負面清單爲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在經濟全球化遇到重大挑戰、全球經貿規則面臨深刻調整、新冠疫情使得多國經濟陷入隔離和停滯的時刻,深入實施以負面清單爲基礎的金融開放,體現了內地堅定推進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參考七月廿六日發佈內地第一張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預計相關政策落地後,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將進一步放寬,投資准入門檻進一步降低。
二是統籌協調好三個層次開放。人行明確,將統籌協調做好全國性開放、自貿試驗區開放和通過自貿協定做出的雙邊或區域性開放工作。全國版的、自貿試驗區版的和自由貿易港的三張負面清單均已出台並不斷“瘦身”;內地已簽署19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RCEP中,服務貿易的承諾均是正面清單。統籌做好三個層次開放,凸顯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地位。預計自貿區外資准入門檻有望在實操層面進一步降低,各類“大門開了小門未開”將得到改善。
三是推進資本項目兌換試點。外管局指出,將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便利化試點範圍,持續推進個人外匯業務便利化。人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潘功勝透露,將在大灣區等地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試點。長期以來,外管將個人的資金跨境用途限制於經常項目,而不能用於資本項目。如果相關政策順利落實,灣區居民對於港澳保險、證券的投資需求將逐步釋放,澳門的零售跨境金融業務有望打開增量市場。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展規劃部策略分析員 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