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08月12日
第C04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香港叫外賣 蘇州求脫單

⬆《人人超 級市場》

➡《史提 芬周》

香港叫外賣 蘇州求脫單

尼修斯

在藝術的表現方法上,有種說法叫形式決定內容,上文所述的《脫單電影院》及外賣劇場《老細!藝術有人叫外賣呀~》可入此例,形式已是“劇情”,當形式和內容緊密契合,作品的生命力和個性自可隨之爆發。這兩個到內地及香港的演出,首演都來自澳門城市藝穗節。這個節一直提倡的是實驗、創新和冒險精神,過往大部分是以藝術先行的作品。近年政府吹起文創風,乘風揚帆冒險者不少,藝穗節亦多了一些具商業發展潛質的有趣作品。例如前年在超市演出的《人人超級市場》,在藝穗節出現後,受成都的製作人賞識,到當地發展相近概念的作品,而今年更被推薦到澳門藝術節演出;今年藝穗節以周星馳電影為題材,以三人楝篤笑形式演出的《史提芬周》,演後收到內地不少的商業邀演,若非疫情發展不定,它可能已在全國巡演了。這些作品跟傳統的演出內容或形式大相徑庭,創作的時候天馬行空,都需要所謂的take risk(冒險),澳門作品常被認為欠缺特色,往往因為欠缺冒險精神,而這又跟我們的成長、教育和社會發展有着因果關係。

文產基金在前年開始推出的文化展演計劃,鼓勵澳門表演藝術到外地商演,尋找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來說,也可能是所謂的為澳門揚名立萬,讓更多人留意澳門的文化產業。上年的申請,競爭激烈,最後獲資助的十個製作,當中有八個都是走內地市場,可能是因成本較低,加上希望能搭起一條比較近的橋樑,在澳門表演場地不足,觀眾來源不夠的難題下,拓展出更大的演出版圖。不過在內地巡演遇到的難題不少,第一當然是疫情如坐過山車,演出檔期不穩;第二是題材的選擇,要適應內地市場,又賣到票,又能過審批,對不是常在內地市場打滾的本地素人來說,並非易事;第三是人力資源,澳門的演員大部分是以興趣形式參演,各有本身正職,能做較長時間的巡演,只能是為數不多的全職演員及後台人員,他們在澳門亦各有不同的演出項目,檔期不易夾、彈性小,而近年澳門生活水平急升,人員成本亦高。因此,如《脫單電影院》要駐場數個月,便一定要重新排練,由當地演員演出,才可控制成本風險。

以上幾個例子,隱隱看到一些創意的作品的成長,可以先以澳門為孵化場地,試驗出一種形式,再到外地發展。但澳門除了城市藝穗節之外,卻鮮有空間或者政策去鼓勵創作人冒險,催生出這些獨特的作品。政府近年在文化發展要文產化,但由一個藝術概念而演變成一種商業模式,是漫長的過程,政府要有遠見築起冒險平台,有胸襟接受一百個作品九十九個“仆直”,才可開口認真地說文產化。

世上很多成功的製作,開始時可能是很低成本的小劇場作品,並不起眼,但因為無邊無際的冒險和創意,而殺出一條血路。例如長駐美國拉斯維加斯,定期全球巡迴演出的《藍人秀 Blue Man》,在一九八七年初創時,只是三個樂手不想因循固有形式,想做點不一樣的表演,忽發奇想,拿了頭罩把臉套住,然後把臉和手塗上藍漆,再自製古怪的打擊樂器,混雜默劇與雜耍,加上不斷作弄觀眾的無厘頭情節,在紐約的外外百老匯的街頭和小劇場開始演出;表演火紅起來,現今在多地開設了“藍人劇院”,巡迴各地的藍人已有數十人。

或許某天,澳門著名的並不是出了甚麼作品,而是它成為地表最強的創意孵化地,變成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冒險樂園,而這種精神,將改變城內的每一個人。

(下)

2021-08-12 尼修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7814.html 1 香港叫外賣 蘇州求脫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