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10月17日
第A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胭脂齋)猶厭言兵

猶厭言兵

愛國主義教育中,和抗美援朝有關的內容,通常都有令人潸然淚下的感染力。想來是因為那悲壯慘烈的犧牲不是源於為生存自由的憤怒抗爭,而是有太多沉重的奉獻。

抗美援朝主題的電影《長津湖》熱映是必然的,三大導演用最先進的設備與自己最擅長的影視敘事技巧,讓戰爭片的畫面感今非昔比。貫穿的情感線,烘托人性裏平凡卻高光的一面,引發觀眾共鳴,再輔以鋪天蓋地的流量加持,十四億人口砸出接近四十五億的票房並不意外。國際環境也微妙地變化着,譬如,華為“公主”回國,美國對媒體平台解禁等,這場以弱博強的、不可思議的戰爭,令每個中國人血液裡奔湧着國強則民強的信念感與榮譽感,主旋律與商業價值令該片舉世矚目。中國從來就是一個令人垂涎並能自我消化的大市場,無論是鴉片戰爭之前,還是現在。

網上有數據顯示,韓戰的兩年多時間,中國軍隊減員九十七萬多人,減員率超過百分之五十一。這個極富變化的數據在各國官方記錄中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死亡、減員數字都以十萬、百萬為單位。如果無法對生命與數字產生鏈接,打個比方,澳門有六十多萬居民,若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者全城人口消失或傷殘,“炮灰”這個詞是不是就具象了?

《長津湖》引發了票房,還引發了許多好奇心:為什麼要抗美援朝?為什麼解放軍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為另一個民族赴死的“志願”(志願軍是援朝部隊的總稱)?

歷史留給有心人去辯證分析,跳過這一環,我們要思考的是:好作品不只打開視界,還應帶來啟發。那麼,戰爭片給觀眾的啟發是什麼?

耀武揚威的得意?不同立場的仇恨?不應是啟發我們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放眼未來,息兵止戈嗎?

關心全球一體的生態環境與資源,“志願”為可持續生存的地球村奉上愛與行動,這不是戰爭,但必贏。否則,就沒有機會否則了。

古 吉

2021-10-17 古 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0457.html 1 (胭脂齋)猶厭言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