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實習生
二○一五年美國上映一部《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又譯:高年級實習生)電影,由於劇情顛覆了職場規則,創造出高齡者應徵實習生機會的反常畫面,電影一推出,立即引起全美各界對於世代差異究竟只是代溝的老套?還是彼此可以經驗互補的討論。
國際上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區分三類,如:達到百分之七者為高齡化社會,百分之十四為高齡社會,到了百分之二十則進入超高齡社會。相對於全球人口中,二○一九年每十一個人中有一位超過六十五歲長者,到了二○五○年,每六人中就有一位高齡者。由於美國長期的移民政策,人口高齡化趨勢,似乎不如其他法、日等先進國家明顯。但隨着二次大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 大量步入退休年齡後,銀髮族已經是全美隨處可見的社會現象。
根據美國最近的人口統計,二○一九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百分之十六點五,到了二○五○年將達百分之二十二,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點一個超過六十五歲。至於澳門人口也同樣面臨高齡趨勢,從二○二○年六十五歲佔百分之十二點九,之後逐年增加老齡比率。
從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來看,上述電影年逾古稀之齡的主人公,願意出來接受職場挑戰,應徵電子商務公司的實習生,竟日周旋於年紀堪稱子孫輩同事之間,光是每日的穿着打扮與行事風格,就足以碰撞出代間差異的衝突火花,遑論高齡者在職場中遇到的刻板印象,甚至同事間對於長者能力的質疑。不過該電影刻意隱惡揚善,藉此鼓勵更多長者們跨出舒適圈,勇於重返職場或加入志工行列,善用豐富的生命經驗與人生智慧,去參與下一代的生活,同時也虛心向年輕人學習新科技與創新思維。
為此,筆者近年來經常觀察周遭的長者,發現一個人的創意思考,往往跟他(她)的成長環境與生理基因有關,且不會因年紀增長而退化。例如,最近與一位美國教授聯繫時,無意中他提到即將退休,且已經高齡九十三歲,討論問題時興味盎然、思考靈敏,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另一位長輩朋友,沒事來喝茶的時候,總充滿異想天開的話題。他最近甚至說道:這兩年全球流行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許多電子商務學習蓬勃發展,但有一件小事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全世界為了防疫每個人都變成蒙面俠,為什麼就沒有人發明一種透明口罩,可以辨識彼此的面孔,看到電視中主播的俊美面龐。如果鼻子、嘴巴與眼睛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管道,為何不能發明一種可以直接保護上述部位的防護貼部?甚至是一種可以透氣、貼在上面那幾處即可?既環保又富創意!還有全世界用過的口罩,是否丟棄前,勸導把耳朵的橡皮筋與鼻子上的鐵條卸下來,洗淨後重複使用,兼具環保與垃圾減產。
另外一位長年關心地球暖化的老朋友,發現大自然中許多能源,尚未被發掘出來。例如,地球上雷電能否加以引流與儲存?印尼爪哇島上的閃電,南美洲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等地是地球上雷電最密集處,後者一年中就有二百九十多天在閃電。科學家如能研發在湖面上搭建閃電導引設備,說不定可以解決全世界替代能源低效能的問題。另外,包括地熱、颶風、潮汐,甚至地震等,如果能夠發明一種預測儀器與導引能量系統,那麼應可大幅減少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
還有全世界各大學仍以招收十八到二十二歲年輕人為主。但全球人口老齡化時,將有更多有錢有閒的長者,在尋找可以繼續充電、能學習圓夢,擔任高年級實習生的機會。但多數大學都沒有專門招收長輩們的設計,也缺少符合這群人的學程或科系等需求。大學組織至今仍忽略因應人口結構改變的規劃,包括調整長者所需的軟硬體設施,研發適合高齡者使用的電腦系統與字體大小。
如果人生七十才開始,高年級實習生依然不乏創意與活力。讓長者們走入社會,營造出老少世代間互補與互助的氛圍!
周祝瑛(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