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10月24日
第C05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太 空

太 空

田中泓

建築是空間的藝術,許多人以為,建築最重要是外形,花費心力去設計外形奇特的建築物,以吸引人及希望成為熱門打卡點,其實,建築最重要是空間。

老子《道德經》這樣說“無”:“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認為空間因為甚麼都沒有,才能被人利用。我們其實是利用房屋中的空間。

最大的空間,人類能認知的,莫過於“太空”。太空也因為其無比大的空間,才能容納無數的星系,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其實只是滄海一粟。自古,人類就希望可以理解太空,早期各個文明都將天上的星星分別幻想成一些神或人物,以神話來解釋“太空”。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利用望遠鏡,開始對太空進行科學的研究,逐漸能以科學角度,解釋一些現象並能預算其發生。

中國古代對“太空”有着眾多的浪漫想像:嫦娥、玉兔、牛郎、織女,以浪漫的故事,解釋天上的星宿。從科學角度,古代中國並不亞於其他文明,很早就有對天象的各種記錄。其中,蘇州石刻天文圖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根據實測繪製的全天石刻星圖。它的觀測年代在北宋元豐年間(一○七八至一○八五年),刻製年代在南宋一二四七年,星圖是由南宋的黃裳繪製。(見圖)

而中國古代詩人更喜愛月亮題材,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李白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急速發展的城市中,有多少人真的看過照在地上的月光?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造光的“現代”。

人類除了對“太空”有幻想,也希望有天能升上太空一睹其真正面貌。

隨着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在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成功發射升空,人類開始有能力將人造物送入太空,以了解這個一直只能幻想及利用望遠鏡觀察的“空間”。(上)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2021-10-24 田中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917.html 1 太 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