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1月23日
第C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達芬奇的神聖光環

救世主(圖片來源:TolgaAkmen/AFP)

達芬奇的神聖光環

藝術品拍賣新聞,焦點通常放在成交價之上,然而有趣的故事,往往都出現在交易市場以外。

就如四年前的《救世主》,在過去五百年以來曾數度易手。據說這幅畫的首位畫主,是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畫作其後下落不明,再被發現之時,原畫已被多番重繪的油彩覆蓋。直至二○○五年,一名美國買家出價一萬美元,將其據為己有,買賣雙方,也不過將畫作以仿品視之。直至近年科技發展飛躍,專家將《救世主》反覆鑒定修復,才確認為達芬奇親繪的真品,四年前以四億五千萬美元成交,創下史上單一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紀錄,據《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買家是沙特王儲。

還以為名畫有主,也就麈埃落定,實情是關於《救世主》是否出自達芬奇之手的爭論,近幾年仍然沒完沒了。當年佳士得拍賣行實牙實齒,為畫作一錘定音,以“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藝術再發現”譽之。但今年四月,一齣在法國上映的紀錄片《待沽的救星》,卻提出另一種觀點:根據一批受託羅浮宮的鑒定專家,達芬奇極其量只“參與”《救世主》的製作,而非從頭到尾獨力完成。站在拍賣行的角度,評鑒畫作的最後結論,跟連帶的商業利益有直接關係,尤其是達芬奇這類神級畫家,畫作一旦被視為真跡,拍賣者的頭上,亦不免多了一個尊貴的光環。

理論上,觀畫的體驗,本應不受畫作的作者和出處影響。不論是誰將其描述到天花亂墜,見山是山,映入眼簾的,還不是同一幅畫。然而,德國有心理學研究的結果發現,即使兩幅畫看起來一模一樣,只要受訪者被告知哪一幅是真跡,哪一幅是仿畫,他們的反應便截然不同。若他們相信眼前的畫作確實出自名師手筆,感覺上便會分外愉悅。

由始至終,要判斷畫作是否大師操刀,鑒定技術可提供科學理據,但最終裁決仍不免主觀。例如著名藝術史學者肯柏(Martin Kemp),是鑒定《救世主》為達芬奇獨畫之人,其中的關鍵之處,在於他相信畫中耶穌鬈髪的畫法,符合達芬奇一貫風格。二○一五年,英國有一宗官司,涉及蘇富比拍賣會的鑒畫決定,爭議的畫作,是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賭博》,法庭審理的焦點,在於畫中人物一頂帽子上的羽毛,並以“羽毛的效果過於明亮”為由,質疑畫作是否卡拉瓦喬的真跡。

然而,即使鑒定的理論基礎再扎實,要核實畫作出處幾乎不可能,但大多數藝術史學者至少同意一點: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畫作,其實都是集體創作,《救世主》即使有沙特王儲斥鉅資買下,達芬奇是否唯一主筆,

或許永遠都是一個謎。

杜 然

2021-11-23 杜 然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7884.html 1 達芬奇的神聖光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