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自信和勇氣的力量
自信和勇氣看起來像一對孿生子,卻又不一定有必然的關係。為甚麼呢?很多時候,有勇氣的人都充滿自信,可是,不見得有自信的人都是有勇氣的。常聽人說,澳門人很有人情味,筆者都感同身受,但假如凡事都講究人情,就很容易掉入處事不公的危機了。然而,情理兼備又談何容易呢?在一個小地方,就澳門而言,要培養孩子的勇氣,有時候是很困難的。因為澳門地方細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密切,有時候礙於人情、關係、面子等,在處理事情方面都會選擇息事寧人,帶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避免“得失”其他人。試問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培養孩子的坦白和勇敢呢?
上周末氣溫下降,整日都下雨,很是不便。周日晚上,筆者冒着寒風大雨在亞馬喇前地巴士站等巴士回大學。雖然巴士站有遮雨棚擋雨,但由於風太大,候車的人都撐着雨傘。天雨路滑,巴士比往常遲到站,大家都耐心地打着傘,有序地排着隊。忽然有兩個年輕人,看樣子應是大學生,操着普通話,若無其事地站在隊伍的前面。當時整條候車隊伍大約二十多人,筆者站在第四、五的位置,排在前面的人見到這兩個年輕人插隊也沒有告訴他們應該往後排隊,所以他們也就理所當然地站在隊伍的前方。巴士到站以後,兩個學生(經使用的乘車卡證實)雖然沒有搶先上車,卻緊隨筆者上了車。上車後,我對他們說:“作為大學生,怎麼不懂得排隊呢?”兩個學生對望了一下,有些惱羞成怒,細聲說着筆者的不是。然後,在下車前,用憤怒的目光瞪了筆者一下。筆者問心無愧,但心裡也實在有些難過,這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世代?不守規則的人沒有羞恥和悔改之意,竟然遷怒別人,只怪教育做得不夠好!筆者想說的是,教育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以外,我們有沒有為學習者創設條件去實踐呢?
上面的例子並不是想說明筆者勇氣可嘉,只是想指出,若大家都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是抱着“只要自己的權利不受損,不管他人死活”的心態,社會秩序和公平就很難真正地體現出來了。培養孩子的勇氣,需要有多方面的結合,例如讓孩子認識困難、接受失敗,這些都是建立自信和勇氣的一個好的切入點。此話何解?依筆者觀察,現時年輕的父母或是教師們,對於教育孩子都有一種新的方式,以“講道理” 代替了責罵和懲罰,或是多表揚孩子。這些方法都不是獨步單方,而是綜合和適度使用。筆者就曾遇到過不少在溫室和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一句“不”或是否定都不能接受,真是“唔話得”。試問這樣的孩子,連是非觀都未建立起來,又如何培養接受自己不足的勇氣呢?培養孩子的自信很重要,也是建立起勇氣的第一步。但是,盲目的讚賞無助於孩子真正地建立自信,反之,只是模糊了他們的是非觀,削弱了他們的判斷力。如前所說,有了自信也不等於勇氣就會自動生成。一般來說,勇氣會跟自我表達、冒險精神,或是爭取公義等有聯繫,因此成年人對此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舉個例子,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成年人願意多聽,孩子就會更願意表達自己了,反之亦然。其實在培養孩子勇氣的課題上,不也是等同於討論如何培養成年人的勇氣嗎?大家努力!
(新年禮物 · 三)
黃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