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愛與恨
北京是一個古樸且新穎的城市,就拿國子監和三里屯來說,東城和朝陽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一邊是紅牆綠瓦,胡同裡有拿着籠子遛鳥的老北京,也有騎着腳踏車接孩子放學的母親。如果你在傍晚時分走進胡同,還能聽見此起彼伏的碗筷聲從各家廚房傳出來。但在朝陽,又是另一番模樣了,那裡住着一群“新北京人”。
記得中學時我買過一期《單讀》,主題是新北京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業界人士眼裡的北京故事,更多的是那些背井離鄉的人,講述他們在這座城市漂泊的過程。那些能夠扎根或是短暫地留下來的,就是新北京人了。每次我走到三里屯至亮馬橋一帶,這種“新”的感覺尤為強烈,沿途不乏摩登建築和各國大使館,來往的人群中有藝人、等着被“大砲”拍攝的網紅、穿着前衛的“時髦精”、拿着咖啡的外企白領……他們步伐快速,瀟灑得像個旅人,也不時盯着手錶看,好像一不留神就會被生活推着往前走。
北京曖昧的新舊搭配,總讓新北京人又愛又恨。愛是簡潔明瞭的,這座城市承載了中華文化的古韻,學府雲集,文藝養分充沛。它是包容的,國際化的,街上有不同膚色的人種,人們可以隨心穿自己的“奇裝異服”,有紋身的人也不會遭到旁人異樣的目光。而恨,當然是與財富掛鈎了——普通的打工人很難在北京生存,有許多人滿懷希望地到來,又在一段時間後,疲累地離去。
前些日子,北漂的男友向我說了他回澳的打算,我心生了不捨和惋惜,即便畢業後我也會離開北京,回到澳門。我和他一樣,常常吐槽北京的房租貴,物價高,吃頓飯都要看着錢包。不過,在細小的“恨”以外,我們依然深愛這裡。
不僅是我們在此相識、相戀,創造不少寶貴的記憶,也因為它像眾人說的那樣:北京是一個能夠放心做夢的地方。
司徒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