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的價格
一聊到金錢的問題,我們習慣性地開玩笑,是因從小數學學得差,一定是。
高中畢業前我內心非常驕傲和反叛,在升大選科的時候,完全不能理解為甚麼文組的同學,幾乎閉着眼睛都想考BA(工商管理)。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或重要的東西可以讓我們去探索,為甚麼有八成同學,都只想着去管理工商呢?
二十年過去,現在有時我會問自己,當時為甚麼完全排斥工商管理?(笑)尤其是我們居然活到了一個前所未有地輕易得到物質的時期,我和淘寶頁面見面的時間,肯定比見父母多。
這星期不知怎的,交流的題目都在文化圈的報酬上繞來繞去。一張劇場演出的合理票價應該是多少?一個專欄作者的稿費應該怎樣算?本地一本小說的定價,要設定為多少才不算太貴?這是一種詭異的責問良心遊戲。鍋總是有很多,鍋蓋卻只有兩三個。如果我讀過工商管理,不知能不能解答這些蓋鍋蓋的問題。那麼在我美好的願景中,再大再多的“鑊鑊”都可以有其蓋,城市輕輕鬆鬆煮出滿漢全席。
當我胡思亂想,常常懷疑着這些的時候,我那些讀過BA的同學,不知正在面對着甚麼?運氣夠好的,未必讀過BA卻可能賣了半生的絕版球鞋。不知怎的,我常覺得他受到經濟的影響,其實有限,全城六十幾萬對腳,總是有很多對腳需要更多別注版波鞋。對於世間價格的往來,二十年後我仍然是一頭霧水。
也有朋友覺得文化界的定價拉不上,一定和我們的文化教育推廣不足有關。
但如果到過中學現場,看看學生為了閱讀理解所需要上呈的作業題目之遙遠,和數量之倒胃口,萬一我是高中生,我想大概還是畢業後盡量找些別注版的乜乜物物,賣一賣算了。
www.dawncheong.com
店員丁